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安徽省望江縣紀委監委信息技術室工作人員近日收到一條來自智慧紀檢大數據監督平臺發出的預警信息,顯示長嶺鎮有村民既領取了特困供養補助,又領取了農村低保補貼。而按照有關規定,這兩項補助補貼不能同時享受。
預警信息背后,是否有優親厚友情形?工作人員迅速將問題線索轉辦有關派駐紀檢監察組。經核實,發現系長嶺鎮社會事務辦工作人員業務不熟練所致。目前違規享受的補助金已被追回。
建立智慧紀檢大數據監督平臺,是望江縣紀委監委近年開展信息化監督的創新舉措之一。
聚焦加強對鄉村振興、惠民惠農、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監督,該縣紀委監委對接財政、民政、公安、司法、殘聯等36個縣直部門有關數據,搭建起涵蓋基層人、財、事、權,集查詢比對、監督管理、預測預警、研判分析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化平臺。
在對重點領域虛報冒領、公車私用、資金發放等常見問題進行系統梳理基礎上,望江縣紀委監委針對容易發生廉政風險的重點環節,精心設計了32個監督“錨點”,建立了66個監督模型。平臺通過數據抓取、分析比對、精準識別,自動生成預警問題,并在線分發。自2020年平臺運行以來,該縣紀委監委已在線分發5.8萬條疑似問題線索。
“我們通過大數據比對碰撞,不僅能精準發現問題線索,還有力推動基層治理效能提升。”望江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介紹,隨著監督力量在平臺融合、權力運行在平臺監管、群眾訴求在平臺解決,“人工監督”逐步向“智慧監督”轉變。
經平臺數據分析,結合群眾反映情況,望江縣紀委監委選準惠民惠農資金發放、村級集體“三資”管理等方面突出問題,小切口切入,在全縣開展專項治理。目前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人,追回違規發放的最低生活保障資金、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資金184萬元。
據了解,望江縣紀委監委還探索建立“碼上巡察”“營商環境監督”等子平臺,利用微信掃碼、線上評議、電話回訪等形式,搭建起群眾可查詢、可評價、可投訴、可跟蹤的多層次、立體化監督系統,用好大數據手段,破解監督難點、痛點、堵點,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