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近年來,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建立健全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推進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養老服務設施與功能,提升老年居民的幸福感。圖為在肥西縣上派鎮“愛和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老人介紹智能機器人的使用方法。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在陜西省洛南縣鄉村小學校長王偉華眼中,改革是為了山里的娃娃和堅守的教師——得益于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全面深化,越來越多山里娃娃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在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退休職工李運珍眼中,改革是為了白發蒼蒼的老人——得益于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日趨健全,更多人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在浙江省龍泉市小梅鎮黃南村村民王登輝眼中,改革是為了越來越美的綠水青山——得益于河長制推行,家門口的小河又變回兒時的水清岸綠……
“我們推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回應人民期盼、滿足群眾需求。截至2020年底,各方面共推出2485個改革方案,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法治等各個領域,涉及衣、食、住、行、教育、醫療、養老等各個環節,越來越多改革成果觸手可及,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了10個“更”字來描述人民的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改革發展為了誰、依靠誰,這是關系全面深化改革目的與動力的重大問題。對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給出了明確答案:
“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
“努力使各項改革都能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都能滿足人民群眾愿望和期待”;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時時問需于民,事事問計于民,人民群眾的愿望與期待,就是中國改革發展的根本指向。
2020年2月14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會上他強調,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
針對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會議提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多項重要改革任務,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無論改革推進到哪個階段,以人民為中心的要求始終如一。從“為誰改”落實到“怎么改”,最考驗的是突破利益糾葛、啃硬骨頭的魄力和勇氣。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奔缲撝嗣竦闹赝校捅仨氁煌鶡o前。10年來,國企國資、戶籍制度、財稅金融、農村土地……一項項牽涉深層次利益調整的改革接續啟動,一個個硬骨頭被逐一砸開。
“對黨和國家事業有利的,對最廣大人民有利的,該改的就要堅定不移改,這才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國家負責、對民族負責?!币匀嗣駷橹行牡挠∮洠钌钽懣淘凇罢f到做到”的承諾中。
——從群眾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
2021年底,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靈魂砍價”的一幕,讓不少網友印象深刻。
近70萬元/針的“天價藥”——罕見病脊髓性肌萎縮癥用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經歷8輪價格協商,最終以3.3萬元/針的價格談判成功,降幅超過90%。
“盼了這么久,我們的孩子終于有救了?!痹诘弥@一消息后,河南省一名患兒的母親喜極而泣。
看病難、看病貴,曾是許多患者的心頭之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圍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兩個重點難點問題,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舉措。
這10年,我國不斷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下沉,“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一般疾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村解決”逐步成為現實;推進國家組織藥品耗材集中采購和使用,降低虛高藥價,累計節約費用約3000億元;全面推進分級診療等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國醫改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群眾就醫負擔逐步減輕。
改革從哪里入手、在哪里切入,考驗著智慧,更體現著價值排序。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善于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改革要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規劃的改革路徑,以人民群眾的痛點、難點、堵點為著力點,通過一系列既有針對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舉措,為人民謀利,為民生解憂。
周鳳平是浙江省寧波市的一名企業代辦員。從事商務代辦工作多年來,她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見證者、親歷者之一,一路感受著“優流程、減材料、壓時限”的不斷提速和優化。
前些天,周鳳平在幫一家企業辦理跨區遷移的業務。在剛開始工作時,這項業務曾讓她倍感壓力:“前前后后要跑不同的登記部門至少3趟,最少要花7個工作日。如果紙質材料出錯,得再跑到現場去更改,真的是‘跑多頭、跑多趟’!”
2016年底,浙江提出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此后幾年扎實落地并不斷深化。周鳳平的代辦工作流程一步步簡化,很多業務甚至不再需要“跑”了:“只要登錄浙江政務服務網就能辦理業務,花費的時間也大大減少。”
“最多跑一次”,是“放管服”改革的一個剪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這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各級政府從“簡政放權”入手,進而推動“放管結合”和“優化服務”,形成了“放”“管”“服”三管齊下、互為支撐的改革局面,政府職能迎來深刻變革。
從“最多跑一次”逐漸取代“臉難看、門難進、腿跑斷”,到全國約九成政務服務網上辦、掌上辦、異地辦、不見面辦,從“證照分離”改革在全國推開,到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從1000多項行政許可被下放或取消、非行政許可退出歷史舞臺,到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一項項改革穩步推進,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10年來,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垃圾分類、清潔取暖、廁所革命……困擾百姓的一個個“小麻煩”,一次次成為改革的關注點、發力點??吹靡?、摸得著的變化,讓黨同人民群眾情連得更深、心貼得更近。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惫秸x,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聚焦民生短板、弱勢群體,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抬升的“底線”刻度,讓社會更加溫暖。
“生活有了保障,日子更有奔頭。”政府代繳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山東省日照市重度殘疾農民崔大叔領上了國家給的養老金,喜笑顏開。
黨的十八大以來,致力于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公共產品供給不均衡等問題,改革為脫貧攻堅提供強大制度支撐,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按期實現,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10億人;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參保人數超過13.6億人;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有效發揮保民生、托底線、促公平的重要作用。
收入是民生之源。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
不斷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留抵退稅,提低、擴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10年來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萬元增長到3.51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逐年收窄,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4億人,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中等收入群體。人民群眾從福祉增長中體會公平,見證成果共享。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蹄疾步穩。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守住防范冤錯案件的底線,司法責任制改革“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防止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批條子”“打招呼”……一系列司法體制改革舉措環環相扣,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得到堅決糾正,辦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被依法懲治,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大幅提升。
一項項改革成果,詮釋著不變的改革初心: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落腳點和遵循的基本原則,都是人民。最終目的,是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僅來自于物質層面的提升,也離不開精神層面的收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高度,高舉改革旗幟,為中華文化前行指明方向。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文化自信之基不斷夯實。
從國計到民生,全面深化改革給予群眾的,既有切身利益的保障,也有公平正義的實現;既有發展紅利的共享,也有美好前景的預期。從生存到發展,從物質到精神,從福利到權利,人民自身的進步與價值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綻放。
——把頂層設計同問計于民統一起來,充分激發人民群眾創造偉力。
改革的成果,由所有人分享,改革的偉大歷程,也由每一個人參與和見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獲得感是一種受益感,也是一種參與感。
從北京創新“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到天津推行“一枚印章管到底”,從福建三明醫改,到海南、寧夏等地“多規合一”試點……激發人民群眾首創精神,結合自身情況大膽實踐,各地探索出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改革舉措,為全局性改革提供不竭的火種。
“正確的道路從哪里來?從群眾中來。我們要眼睛向下,把頂層設計同問計于民統一起來?!绷暯娇倳洀娬{。
2020年9月17日,湖南長沙。在基層教育一線工作了近30年的常寧市塔山瑤族鄉中心小學副校長盤玖仁沒有想到,能有機會當面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工作、提出對“十四五”規劃編制的建議。
網友“云帆”從未想到,“十四五”規劃編制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勞”。2020年8月,當看到幾家中央媒體推出建言“十四五”專欄時,他便在人民網建言專欄上建議:“鄉村振興應該先從農村互助養老開始,讓留守老人有歸宿、讓進城子女在城里能安心創業。”“互助性養老”這一建議,最終被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
作為未來改革發展的藍圖和指引,“十四五”規劃的編制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同改革是否能有前瞻性、針對性、實效性息息相關。
專家學者、企業家、科學家、貨運司機、餐館店主、農民、工人……為了起草好“十四五”規劃建議,從2020年7月到9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系列座談會,聽取來自方方面面的聲音。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官網、新聞客戶端及“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同步推出了新專欄——建言“十四五”,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短短兩周時間里,累計收到超過101.8萬條建言。
正是在一次次問計于民、廣集民智中,改革找到破題的關鍵,凝聚起奮進的共識。
實踐充分證明,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協調,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就能促進全社會形成改革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的生動局面,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氣勢如虹的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是黨和人民用雙手書寫的壯麗史詩。改革讓機會無限拓展,國家的前行成就著個人的夢想;個體的命運轉折,見證改革的歷史飛躍。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共同的奮斗目標,當人民被發展的浪潮催動了腳步,改革必將繼續匯聚起深沉磅礴的力量,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