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沒想到,真沒想到,紀委這么快就幫我們把水塘問題給解決了!”近日,貴池區馬衙街道村民拉住前來回訪的區紀委監委第一紀檢監察協作區同志的手激動地說。
原來,此前貴池區紀委監委收到馬衙街道村民“村組水塘面積離奇變小,影響農田灌溉,懷疑存在腐敗問題”的實名舉報。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區紀委監委決定按程序由第一紀檢監察協作區成立核查組進行提級核查。
經查,時任馬衙街道峽山社區新建組組長方某在組織施工人員開挖新水塘時,為了多“掙”錢,便以開挖出的泥土稀松無法裝車運離為由,私自停止施工,社區負責人也未及時跟蹤監督,造成實際開挖水塘面積“縮水”近半。隨著,“真相”浮出水面,相關人員也受到相應的黨紀政務處分,信訪人對此表示非常滿意。
這是池州市深化紀檢監察協作區建設,提升基層監督質效,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池州市紀委監委積極探索推進紀檢監察協作區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模式,織牢織密基層監督網,著力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
“清單化”工作模式,做實做細監督工作
“這張清單太實用了,有了這份重點工作任務清單,我們開展監督檢查、審查調查等方面的工作更明確了。”近日,貴池區紀委監委第一紀檢監察協作區工作人員拿著剛制定的重點工作任務清單高興地說。
為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找準監督方向,靶向發力,避免“無序作戰”,全市16個協作區均已制定政治監督和日常監督重點任務清單。如,貴池區紀委監委指導協作區圍繞監督檢查、審查調查、警示教育、人員培訓等方面職能,探索建立重點任務“清單化”工作模式,推動協作區“實體化”運行。
今年以來,對照重點任務清單全市各協作區聚焦鄉村振興、耕地保護、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共開展監督檢查397次,發現問題538個,推動整改524個。
“協同作戰”聯合模式,大力提升工作質效
作為整合基層紀檢監察力量的重要平臺。自成立以來,池州市各協作區不斷深化“區內互動”機制,定期組織轄區內協作單位開展工作交流、經驗總結和線索研判,并通過協作監督、交叉辦案等多種措施,變“單兵作戰”為“協同作戰”,不斷提升基層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工作整體質效。
“近期,我們對2起農村黨員違法犯罪行為進行了立案……”近日,東至縣紀委監委第一紀檢監察協作區在駐地東流鎮召開工作例會,跟進前期處置的2件問題線索。
為提升問題線索處置效率,各協作區對問題線索的處置進行全流程跟蹤、實時更新、定期匯總。今年以來,全市各協作區共處置問題線索118件,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85人次,立案24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2人次。
“點面結合”教育模式,全域推進清廉建設
“通過觀看這次警示教育紀錄片,我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禮、黨性的錘煉,深深體會到法律法規面前無特殊……”石臺縣一名村干部在參加完縣紀委監委第二紀檢監察協作區組織開展的警示教育后說道。
據了解,該市各協作區堅持“點面結合”統籌開展所轄區域內廉潔教育,以警示教育、黨性教育為點,運用近年該市查辦的違規吃喝、酒駕醉駕、賭博等基層易發多發問題開展警示教育,通過舉辦鄉村振興夜校、“清風夜校”等形式開展黨性教育,引導黨員群眾樹立紀法意識和底線思維。截至目前,共開展廉潔教育268場次,受眾1.75萬余人次。
此外,還以“清廉村居”建設為面,率先在東至縣11個鄉鎮43個村居進行試點,借助文化墻、文化長廊、鄉村公園等平臺,融入清官傳記、詩詞警句、村規家訓等內容,推動廉潔文化融入基層治理。
“規范化”建設模式,著力強化自身建設
為壯大基層監督隊伍,延伸監督“觸角”,該市從強化硬件建設、配齊配強力量、完善體制機制等方面入手,各縣區根據自身情況統一機構設置、完備辦公場所、健全工作制度,推進協作區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今年,推動全市協作區由14個增至16個,明確協作區主任16人、成員80人,進一步增強力量、優化資源。
“過去協作區作用發揮不夠,主要是我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怎么做。現在,我有信心將工作干好。”青陽縣第四紀檢監察協作區工作人員,在參加完縣紀委監委組織的“一月一期”業務專題培訓后堅定地說。各縣區紀委監委通過老帶新、定期培訓、實戰練兵等方式,不斷提升協作區監督執紀能力。截至目前,共開展相關培訓5批次200余人次。
“池州市各地通過建立協作區,整合了基層監督力量,破解了‘熟人社會’監督難題,實現了‘一指用力’向‘攥指成拳’的轉變,增強了監督的實效性。”池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制度化規范化建設為抓手,持續深入推進協作區建設,推動基層監督融入基層治理,不斷提高一體推進“三不腐”的能力和水平。(池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