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地質災害風險隱患排查進展如何?監測地質災害變化情況怎么樣?”日前,東至縣監委委員劉興華率隊來到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進一步壓緊壓實地質災害防治責任。
今年春季雨水較多,全縣較往年提前進入汛期。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該縣紀委監委整合派駐機構、鄉鎮紀委和村級紀檢委員等監督力量,采取實地監督、跟進監督、精準監督等方式,對全縣有關部門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落實主體責任、監管責任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作為全省地質災害多發易發區,縣紀委監委堅持早發現、早提醒,聚焦各鄉鎮和有關職能部門的主體責任、監管責任,在3月初即督促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加強隱患排查,對各地質災害隱患點、切坡建房點、治理工程施工現場累計巡查600點次,發放地質災害“兩卡一表”600余份,梳理匯總分布在12個鄉鎮的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25處,受威脅群眾353戶1362人,并按照災害類型劃分為崩塌67處、滑坡50處、泥石流5處和地面塌陷3處。同時,對照縣政府《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協調各鄉鎮和職能部門完善各隱患點防災責任人和監測員信息,嚴格值班值守、線上線下協同管理等方式,建立起“職能部門、鄉鎮、村、基層所、專業技術人員”五位一體的群測群防監管網絡。
針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多面廣、分布散亂的情況,縣紀委監委優化監督方式,堅持專項督查與巡查排查相結合,以黨風政風監督室牽頭,組織協調各鄉鎮紀委與駐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紀檢監察組的監督聯動,變“單打獨斗”為“聯合作戰”。采取深入實地、查看資料、走訪群眾等方式,聯合督查各鄉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部署、風險隱患巡查排查、群眾疏散轉移、地質災害值班值守等工作開展情況,并對全縣范圍內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全方位、地毯式排查,進一步查缺補漏,完善措施。
同時,強化基層監督力量,充分發揮村級紀檢委員作用,對各村地質災害監測員、巡查員履職、值班值守等情況進行貼身監督,實時了解地質災害和險情的變化監測情況,積極協助鄉鎮、基層所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和“4·22”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防治宣傳工作,進一步加強監測及預警預報,有效防范化解各類地質災害風險隱患,筑牢地質災害防治“安全網”。
“葛公鎮通過制定應急預案、加強安全風險監測和實時監測、24小時值班值守等措施,從早、從嚴、從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葛公鎮紀委負責人還介紹道,在嚴重的隱患區域,積極推進搬遷避讓和1:5萬風險調查,細化工作方案,強化工作調度,妥善安置轉移受威脅群眾4戶6人,確保按期完成地質災害搬遷與治理工作任務。
此外,縣紀委監委還暢通信訪舉報渠道,堅持監督執紀問責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同向發力。對群眾反映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失職失責等問題,及時反饋相關責任單位立即整改,并啟動速查快辦機制,嚴肅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失職失責等問題。
“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玩忽職守、失職失責、工作不力、瞞報遲報、推諉扯皮等頂風違紀行為依規依紀依法嚴肅查處,以強有力的監督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池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