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時節。滁州市南譙區施集鎮各茶園一片繁忙景象,茶企和茶農紛紛搶抓農時采摘第一批春茶,開啟美麗鄉村的“茶經濟”。來自周邊城區的游人們,沐浴在春光里,流連于茶樹之間,說不盡的鄉村好風光。滁州市委巡察組的小陳也是游人中的一員,她站在井楠茗宿觀景臺望著遠處的茶園,不禁回想起此前來巡察的場景……
“組長,從我們這幾天實地走訪和群眾的談話情況來看,施集鎮作為我市唯一的安徽美麗茶鎮,還存在品牌多而不優,茶企之間互相打‘價格戰’,茶農經濟收益不高等情況。同時,還存在破解鄉村旅游發展困局辦法不多、農業經濟發展不快等問題。”小陳抱著相關資料向正在巡察施集鎮的市委第一巡察組李組長匯報。
“鄉村振興的根本出路還是在發展。施集鎮是山區農業鎮,茶葉和旅游是本地的支柱產業,鎮黨委應該發揮比較優勢,促進產業提擋升級提質增效,才能有效帶動全鎮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你說的這個問題,我們要和鎮里的同志一起研究、一起解決。”李組長擲地有聲說。
“茶葉產品的競爭力不夠強,鄉村旅游業發展還有差距……”“針對這些問題一方面要改良茶樹品種,另一方面要多渠道打開茶葉銷路,同時還要打造自己的‘拳頭產品’。”巡察組與施集鎮黨委共同研究這些制約發展的現實問題。
“市委巡察不僅給我們指出了問題,還積極幫我們出思路、想實招,讓我們發展產業的信心和底氣更足了。”施集鎮黨委書記范文張說,整改以來,施集鎮發展綠色高效茶園面積近8000畝,打造千畝連片有機茶園示范片2個,帶動培育高產優質茶園1萬畝,建成以茶葉為主導產業的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形成了以施集鎮井楠村為核心的西部山區‘生態茶產業帶’,并逐步打造起‘西澗春雪’‘紹峻紅’等茶葉品牌。同時,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滁州茶樹新品種示范基地也在施集鎮揭牌。
茶葉種植規模和品質的大幅度增長,也讓施集鎮及周邊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起來。南譙區現有茶葉企業10家、專業合作社25家,帶動3000余人從事茶產業工作,涉茶農戶年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區平均水平約13%。不僅如此,施集鎮還深化茶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條以茶為基礎、以文化為靈魂、以旅游為形態的融合發展新路。通過茶園景觀化改造,打造高知名度經典茶旅景區和線路,增強吸引力;通過匯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健康養老、農耕體驗等多種業態,全面推動當地鄉村旅游“提檔升級”。
“巡視巡察不僅要‘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更要‘推動改革、促進發展’。基層巡察就是要緊緊圍繞民心、民生問題,督促基層黨組織發揮定向領航作用,激勵黨員干部擔當作為,助力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就地就業增收致富。”滁州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巡察辦主任徐勇表示。(滁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