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源頭活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新安江發源于黃山市休寧縣六股尖,從海拔1629.8米處啟程,流入山澗,在皖南斑斕山嶺和徽州白墻黛瓦間蜿蜒奔流373公里,在浙江省淳安縣匯集成為千島湖,是黃山和浙江人民共同的母親河。
2011年,安徽省和浙江省聯合推動建立了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讓新安江流域成為了長三角區域重要的生態屏障。近年來,休寧縣紀委監委更是構建起了政治監督、日常監督、輪駐監督加專項監督的立體監督模式,讓新安江流域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真正使得新安江變為“心安江”。
強化政治監督,推動有效落實“管好水”。該縣紀委監委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補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政治監督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同級監督作用,督促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試點工作。聚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圍繞推深做實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做好“三篇文章”、完善“六大體系”、抓實“十大工程”等一系列重點工作,明確了8項具體監督內容。截至目前,全縣各級紀檢監察組織共開展監督檢查60余次,督促設立河長329人、林長254人,做到了念好“山”字經,做足“水”文章。
做細日常監督,緊盯兩個責任“治好水”。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整改工作中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建立健全一崗雙責、權責明晰、齊抓共管的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制度,圍繞全縣18個突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整改工作強化監督檢查力度,通過現場查看、翻閱資料、調研座談以及參加專題推進會等形式,督促責任單位嚴格按照一表、一單、一照、一核“四個一”流程,高質量推動問題整改。截至目前,共開展監督檢查50余次,召開專題推進會25次,4個問題已通過驗收銷號,2個問題已整改完成正申請驗收中,正在推進整改12個。
聚焦派駐監督,推動生態保護“涵好水”。圍繞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中的項目建設、資金監管、工程招投標以及專項資金申報等關鍵環節,探索開展派駐機構“輪駐監督+專項監督”工作,構建“嵌入式”監督新模式。6個綜合派駐紀檢監察組先后對縣財政局、縣農水局、縣林業局等22家單位開展了輪駐監督,對17家單位的13個項目開展專項監督,形成政治生態報告22份,督促發放“生態紅包”61.22萬元,發放環保獎勵6.18萬元,以有力監督鞏固拓展守護青山、守護碧水、守護凈土、守護藍天、美化城鄉、創建文明“六大行動”成果。
突出聯合監督,鐵腕執紀問責“護好水”。緊緊圍繞長江十年禁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農村廁所改造、松材線蟲防治以及水源地保護等重點工作,持續健全完善“室組”聯合監督、“室組地”聯合辦案等機制,不斷增強監督合力,提升監督質效,先后督促實施新安江綜合治理項目65個,完成投資29.5億元,全縣呈現出污染持續下降、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的良好態勢。同時,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對工作不力、敷衍塞責、消極懈怠以及弄虛作假的黨員干部嚴肅追責問責。截至目前,給予第一種形態處理3人,給予黨內警告2人,公開通報曝光1人。(黃山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