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為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黃山市黃山區結合實際強力推進清廉文化建設,積極打造廉政文化教育陣地,創新活動載體,挖掘整理廉潔文化資源,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廉潔文化活動,廉潔理念深入人心。
樹品牌意識,打造特色宣傳陣地。積極打造特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如甘棠鎮興村村和民主村具有光輝的革命歷史,建有興村村人民英雄紀念碑和興村村黨建村史館;平東社區結合現有辦公資源,在辦公場所內建有一條長18米,以“蓮”、“蘭”、“梅”“竹”為圖,以家風家訓、勤儉節約、廉潔從政為主線的一條長廊,配以生動的圖畫和警醒的格言,將廉政教育知識圖文并茂地展現在文化墻上,使廉政文化入眼、入腦、入心,讓黨員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的滋養和熏陶,營造“處處宣廉、時時倡廉、人人促廉”的濃厚氛圍。
重教育為本,夯實理想信念之基。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工作主線,發揮領學促學作用,開展全面從嚴治黨專題學習及研討,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常態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舉辦警示教育專題會及黨風廉政建設培訓,開展“學黨史、祭英烈”主題活動及“黨史悟初心·黨旗在心中”分享會,切實增強了黨員干部政治意識,提升黨性修養。系統學習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實施細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監察法》《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等黨紀黨規。
聚傳統合力,深化傳統文化內涵。挖掘村規民約和本地傳統文化精髓,賦予時代意義,積極營造廉政文化氛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傳統文化等內容繪制在中心村的文化墻中,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年春節、元宵、端午等節日期間,開展“廉潔文化進萬家”送春聯,“迎新送‘春廉’,清風拂‘萬戶”,“猜燈謎,品湯圓,‘廉廉’有余鬧元宵”、“廉政清風送、巧手做香囊”、“七一”黨建文化節、贈送廉潔“清風扇”等各類廉潔文化活動,將廉潔文化與春聯、燈謎、包粽子等傳統文化相結合,營造喜慶祥和、“廉”味十足的文化氛圍,提高黨員干部廉潔意識,倡導廉潔過節。組織開展家風故事分享會、家風家訓座談會,不斷推進廉潔文化和家風建設,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提高黨性覺悟,修身律己、廉潔齊家,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壩。
創工作載體,豐富廉政文化內容。借助網絡媒介,村級組織開創了“為村”平臺,實現村民足不出戶,可以知曉全村大小事。平臺內開設“村友圈”欄目,以身邊典型事例開展黨規黨紀、家風家訓、農村普法、誠信和移風易俗等廉潔教育。城市社區積極打造“智慧社區”慧力生活平臺,創建微信公眾號隨時發布廉政文化活動信息,進一步濃厚廉政氛圍。廣泛開展各類評比活動,積極打造和諧美好指尖鄰里關系。結合清明節、七一等特殊紀念日組織黨員參觀區烈士陵園、區博物館等紅色基地,讓黨員們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感受優良紅色基因。結合市民學校、家長學校、幸福公益課堂等開展“好家風 好家訓”宣講,播放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多方面宣傳廉潔文化。(黃山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