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農村生活垃圾清運不及時、生活污水治理不到位,有的養豬場污水還存在著直排淮河水域的風險,請對照問題清單要求立行立改……”淮南市紀委監委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專項工作督查,在暗訪鳳臺縣李沖鄉張灣村某一養豬場環境整治時對鎮村干部進行了談話提醒。
為做實做細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和促進淮南高質量發展專項監督工作,淮南市紀委監委深化運用“4+N”機制,構建職責清晰、運轉高效、鏈條完整、協同有力的監督體系。“4”即黨風政風、監督檢查、派駐機構、巡察機構四方銜接,研究制定了專項監督年度總臺賬及工作指引,確保工作高效銜接、有序運行。“N”即審計監督、群眾監督、行政執法監督等相關監督貫通融合,形成監督工作合力。目前,2019 年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51項,通過驗收44項;交辦的423件信訪件,完成整改423件。2021 年中央督察交辦285件信訪件,已經驗收275件。2021年長江警示片披露6個問題,有5個問題初步完成整改。
為進一步抓好中央、省交辦淮南市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嚴格落實屬地黨委政府及職能部門政治責任,2022年3月,市紀委監委制定《2022年度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專項監督工作方案》,實行“室組地”“黨風室+”聯動模式,采取督導檢查、隨機抽查、約談提醒、發函督辦等方式進行。重點督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國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省級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省級“大起底”“回頭看”交辦問題。嚴查多次交辦、年年掛賬、整改成效不明顯的問題;礦山生態治理修復不到位、城市污水直排、黑臭水體治理不徹底、飲用水源地問題反彈、全市農業面源污染整改不明顯、綠盾、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建設、餐飲油煙等突出問題。對中央環保督查組交辦的285件信訪件,適時開展“回頭看”。
為全面做好2021年長江(安徽)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該市紀委監委督促有關職能部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為期1個月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大起底”“回頭看”專項行動,重點對自然保護地及林地、礦山保護修復、環境污染等12個方面開展“大起底”,對中央、省級層面交辦問題開展“回頭看”。結合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一改兩為”工作要求,督促市生態環境部門制定《關于開展生態環境專題大接訪活動的工作方案》,市級領導干部包保各縣區,下沉到一線,面對面傾聽群眾訴求,集中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環境問題突出、重信重訪等生態環境問題,確保問題不積累、矛盾不激化,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市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壓實壓緊各地各單位責任,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單位溝通協作,做到信息互通、力量統籌。暢通群眾監督渠道,發揮“信、訪、電、網”平臺作用,督促推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3月中旬,根據市環委辦《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聯系函》,對鳳臺縣李沖回族鄉石灣村養豬場問題、張集火車站揚塵污染問題、潘集區黑河流域水質監測不達標等3個突出環境問題進行督查,對有關問題進行現場交辦,督促問題所在地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分析原因,深挖根源,建立責任包保機制,擰緊整改責任鏈條。
結合貫徹落實市委《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的若干舉措>任務分工實施方案》要求,嚴明工作紀律,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對在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堅持早發現、早提醒、早查處;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肅查處整改工作不力,敷衍塞責、不嚴不實、虛假整改等問題,典型案例及時通報曝光,真正把生態環保工作嚴的要求層層傳導下去,從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上確保反饋問題改徹底、不反彈,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切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整改責任落實,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中工作措施落實不到位、干部工作紀律松懈和作風不實等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淮南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淮南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