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jiān)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qū)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明正統(tǒng)十四年,兵部侍郎于謙自河南返京述職。面對權臣王振的索賄暗示,他揮毫寫下“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展現(xiàn)了他不畏權臣、為官清廉的品質。古往今來,廉潔始終是丈量士人精神的圭臬,更是照鑒政治文明的明鏡。
《后漢書》中記載漢代楊震“四知拒金”的故事?!爱斨?,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面對重金,楊震嚴詞拒絕,表明其清白廉潔的原則與操守。北宋包拯主政端州三年,離任時百姓感念其德,欲贈端硯以表心意,他堅辭不受,《宋史》記載“歲滿不持一硯歸”。這方未染墨痕的端硯,成為千年清官文化的永恒徽記。
明代海瑞任淳安知縣時,著布衣、食糙米,甚至為母賀壽只買二斤豬肉,引得屠夫驚呼“海大人買肉”。屠夫驚嘆叩問為官者的初心,彰顯為官清廉的本色。張伯行任福建巡撫時發(fā)布的《禁止饋送檄》,將“一絲一?!苯砸曌靼傩罩啵宫F(xiàn)其為官清醒認知,可謂廉潔從政的典范。
如今,監(jiān)察體制改革織就“天網”,“打虎拍蠅”雷霆萬鈞。云南保山原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二十載,種下5.6萬畝林海卻分文不取;老英雄張富清深藏功名六十春秋,用補丁摞補丁的舊皮箱詮釋公仆本色。這些新時代的廉潔故事,與古代清官風骨遙相輝映,彰顯廉潔精神的現(xiàn)代傳承。
從古至今,廉潔的核心始終圍繞著“克己奉公”四個字。東漢楊震以“天知地知”警示行賄者,這種對道德底線的堅守,在今天體現(xiàn)為黨員干部面對誘惑時的自我約束。包拯離任時不帶走一方端硯,看似個人操守,實則需要制度保障,扎緊制度籬笆。海瑞每日記賬、張伯行張貼拒禮告示等歷史細節(jié),啟示廉潔需要社會氛圍滋養(yǎng)。廉潔精神始終在傳承中發(fā)展,古籍中的廉潔事例在告訴我們:真正的廉潔不在驚天動地的壯舉,而在日復一日對原則的堅持,在平凡崗位上對初心的守護。(天長市紀委監(jiān)委 王奕)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jiān)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qū)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