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現在村里修路花了多少錢、請了哪家施工隊,在村務欄和手機上都能查清楚。”淮南市大通區上窯鎮的村民張大爺看著手機里“監督一點通”稱贊道。
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是深化村級事務公開的重要抓手。近期,大通區紀委監委在上窯鎮監督檢查中發現,部分鄉鎮村居2023年以來實施的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項目,存在招投標流程不透明、資金使用明細未公開等問題。追根溯源發現,個別村干部存在“重建設輕公開”思想,對區里“應公盡公”要求落實不到位,導致群眾對工程實施情況產生疑慮。這暴露出基層仍存在責任意識淡薄、工作作風不實等問題。
針對發現的問題,大通區紀委監委堅決亮劍,對監管不嚴的村黨組織負責人進行批評談話,對履職不力的經辦人員給予黨紀政務處分。建立“雙查”機制,既查具體問題整改,又查干部作風轉變,推動形成“整改一個問題、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的監督成效。
為防止問題反彈,大通區紀委監委打出組合拳,建立“定期調度、不定期檢查”工作機制,組建專項督查組常態化下沉監督;制定村級事務公開指導目錄,明確6大類43項公示標準;完善群眾監督機制,在上窯鎮11個村設立“廉情觀測點”,組織老黨員、村民代表擔任廉情監督員,讓群眾真正成為基層治理的參與者、監督者。目前,所有應公示項目均已規范公開,群眾通過平臺反映問題辦結率達98%以上。
“規范基層權力運行永遠在路上。我們將持續緊盯群眾關切,以強有力的監督推動制度落地見效,讓每筆民生資金、每個惠民項目都經得起檢驗,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淮南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