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這是渡江戰役第一船登陸點,1949年4月20日,第三野戰軍9兵團27軍79師235團開始渡江,其3連5班長劉德翠帶領的戰士首先攻克板子磯敵軍據點,隨后大部隊一舉攻克國民黨千里江防……”講解員向前來學習參觀的外地黨員干部介紹著。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黨的教育培訓資源向基層延伸與覆蓋,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繁昌區在現有紅色教育基地、村(社區)、企業和學校分批設立“紅色學堂”,用時代話語講好紅色歷史故事,賡續好紅色基因。其中,孫村鎮中分村、荻港鎮板子磯等紅色故地成為第一批“紅色學堂”。
“紅色學堂”計劃每月至少開展活動一次,由區委黨校具體負責現場宣講,通過集中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章黨規、“四史”等內容,講好中國故事,講好繁昌紅色故事,實現繁昌紅色革命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常態化、普及化、大眾化,通過送課下鄉,送課上門,不斷創新紅色宣傳形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深入人心。
“通過參觀新四軍第三支隊司令部舊址紀念館和繁昌保衛戰展示館,現場聆聽微黨課,我們更加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進一步汲取堅定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安徽師范大學“黨建+石榴籽”菁英培訓班的學員在孫村鎮“中分紅色學堂”參加黨史學習教育時表示。
繁昌區注重挖掘紅色文化資源中的廉潔元素,全區各級紀檢監察組織注重賦予紅色優良傳統時代意義,深入推進廉潔文化進農村、進學校、進機關、進家庭、進社區、進企業,堅持寓教于樂的浸潤教育。如在深入推進廉潔文化進校園方面,注重引導在校學生瞻仰緬懷革命先輩,通過緬懷、敬禮、祭掃、集體獻花等儀式,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現場感,充分表達對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在推進廉潔文化進農村方面,組織參觀在繁革命先輩的故居、重大歷史事件紀念地,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主題陳列,通過現場聆聽講解,加深對革命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了解和認知,以周邊地區鄉村黨員干部教育和青少年紅色研學示范基地為載體,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蕪湖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