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闡述了自己自19世紀40年代以來的人生經歷。青年時期的馬克思在關于萊茵省林木盜竊法和地產析分的論戰中意識到,他當時的理論認識和實際知識已經不足以回應他對于改變現實的關切。為了解決現實斗爭中的“苦惱的疑問”,馬克思“從社會舞臺退回書房”,從對于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與政治經濟學批判著手系統研究現實歷史的規律。
在顛沛流離于巴黎、布魯塞爾的過程中,馬克思一刻也沒有停止探索新理論。1845年春天,馬克思與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第一次提出了“唯物史觀”。唯物史觀拉開了馬克思恩格斯科學地指導革命活動和理論研究的序幕。《法蘭西內戰》《資本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人類思想史上一切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站在實踐唯物主義的立場,辯證地審視人、自然和社會,提出科學的社會發展理論,在研究方法、研究旨趣和研究思維方式等方面,實現了對以往社會發展理論的創新和變革。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不認為他們的理論是一成不變的,而總是要求根據實踐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豐富發展他們的學說。1895年3月11日,恩格斯在一封信中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這就意味著,馬克思主義要求從客觀實際出發對問題進行分析,形成具體的理論創新以指導實踐。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如果不把唯物主義方法當做研究歷史的指南,而把它當做現成的公式,按照它來剪裁各種歷史事實,那它就會轉變為自己的對立物”。1872年,在《共產黨宣言》發表24周年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其理論的具體表現形態“在不同的國家里當然會是不同的”。這就表明,馬克思恩格斯將結合具體實際的理論創新視為馬克思主義的題中之義。
堅持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源泉,也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新境界的需要。
1938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這一論斷,奠定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創新自覺。十八大以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黨的百年奮斗歷程表明,正是因為堅持理論創新、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我們才能取得今天的歷史成就。
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把堅持理論創新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寶貴經驗,指出“只要我們勇于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善于用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就一定能夠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新時代堅持理論創新,需著重把握以下幾點。
要強化問題意識。馬克思指出:“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 一切理論創新所達到的對于事物本身的正確認識,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但是,實踐不可能自動升華為理論。從實踐到理論、從存在到思想的轉變過程,需要明晰的問題意識。面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重任,我們要清晰地把握時代、社會、工作中的問題,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要注重調查研究。毛澤東指出:“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這就表明,調查研究本身就是理論創新的一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了解實際,就要掌握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回應現實的問題,需要深入現實開展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中,對于具體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判斷,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握問題的本質與內在規律,推動理論創新。
要辯證把握“守正”與“創新”。一方面,堅守正道是一切理論創新的前提,越是面對風云變幻的復雜情況,在理論工作上越是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越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越是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工作路線。另一方面,只有勇于創新才能在新的歷史方位實現真正的守正。哲學是時代的精神,理論要反映、概括和推動時代的發展,就離不開創新。要立足我國的時代特點,不斷豐富發展對于規律的認識,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進一步扎根。( 尹智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