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左光斗(1575年-1625年),字共之,一字遺直,號浮丘,又號滄嶼。明代南直隸桐城(今銅陵市樅陽縣)人,明代著名的政治人物,“東林六君子”之一。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先后任中書舍人、浙江道監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左僉都御史等職。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處處以體察民情為急務,時時以清除積弊為己任,因上疏彈劾大宦官魏忠賢而含冤下獄,被捕時家鄉父老頭頂明鏡,手端清水,擁馬首嚎哭,“緹騎亦為之涕零”。不久左光斗在獄中受折磨而死,享年五十一歲。后被追贈為右都御史,南明弘光時平反,謚號忠毅。
左光斗一生恪守清廉。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春,33歲的左光斗考中進士,同年十月擔任中書舍人。他自己寫了一幅對聯懸在住處:“俸薄儉常足,官卑清自尊”,以表達自己的清廉之志。在明代,監察御史品級不高,但權力很大。當時御史在巡視某地或督學離任時,地方官都要贈送價值不菲的答謝金,叫“謝薦規”,但左光斗嚴辭謝絕,他的潔身自好,讓那些習慣了“慣例”的官員們汗顏。左光斗為官18年,始終恪守勤儉與清廉,兩袖清風,不治家產。日后,他被魏忠賢矯旨革職回到家鄉時,行李蕭然,囊空如洗,唯有一身正氣。
左光斗畫像
左光斗七弟左光先,官福建建寧知縣,后巡按浙江,不畏權貴,有左光斗正直敢言之風范。八弟左光明,官福建武平知縣,卓有政聲。
左光斗長子左國柱,官浙江武康知縣,明亡后掛冠歸里。三子左國林,廣東南雄司理,執法公正。四子左國材,弱冠主盟文壇,與方以智、陳子龍等友善,著作多種。
左光燦(1573年-1637年),字闇生,號知白,左光斗三伯父左出震之子。行仁義,勵節操,有文才。明崇禎七年(1634年),時為左氏家族戶長的左光燦在家中定下了“敬祖宗、孝父母、敬長上、友兄弟、教子孫、教勤儉、戒好訟、戒訟唆、安生理、禁非為”等十條、近兩千字循循善誘以叮嚀的家訓,即傳之后世的《左氏家訓》。明崇禎十年,張獻忠部侵犯東鄉,左光燦集合族人共同抗御。后不幸戰敗被俘,對敵罵不絕口,被害。
左衢,以進士官內閣中書,學問淹通,一時名士多出其門。左周,以進士授檢討,充國史館纂修,賦性敏特,名重一時。左德修、左元烺,均以進士有聲于時。左潢,戲劇家,著有戲曲多種。左眉,著名學者,存有詩集、文集等。
左延安:1949年10月出生,安徽樅陽人。曾任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安徽省第八屆政協常委、安徽省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天津大學兼教授。曾獲得“全國機械系統勞模”、“安徽省優秀企業家”、“百萬職工跨世紀趕超工程功臣”、“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