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傲則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傲’之反為‘謙’,‘謙’字便是對癥之藥。非但是外貌卑遜,須是中心恭敬,撙節退讓,常見自己不是,真能虛己受人。”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曾這樣教導其子王正憲,希望他戒除驕傲的病根,牢記“恭敬節制,守禮退讓”,時常檢討自己的過失,做到謙虛、謙遜、謙讓、謙卑。
“謙”體現在人品修養上,往往表現為含蓄內斂、低調謹慎,特別是在春風得意時不驕傲自滿、狂妄自大。春秋時期宋國大夫正考父是幾朝元老,他在家廟的鼎上鑄下銘訓:“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得到任命提拔,正考父都越來越謹慎,一次提拔要低頭,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彎腰,連走路都靠墻走。這個描述雖略帶夸張,但正考父以自己的謙虛,深受宋國幾代國君倚重。
謙,包含著人生智慧。一個人如果能時時處處保持謙虛,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與支持,不但學問、事業有進步,而且在待人接物、處世為人等方面都會有進步。正所謂,“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易經》里講:“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說,天之道,對于那些已經到達極限者就會讓它受到減損,讓那些謙虛的人得到增益;地之道,對于過度滿溢者會使其發生變化,讓謙虛的人得到滋長;人世間的道理,也是厭惡驕傲自大者,喜歡謙虛謹慎之人。
滿招損,謙受益。心生驕傲,自以為是,就會聽不進他人的意見,陷入自我膨脹,導致失敗。“器虛則受,實之不受,物之恒也。”史學家錢穆曾自述過一段童年往事:他自幼聰慧,喜歡讀書,九歲時有人慫恿他背一段《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舌戰群儒”,他背誦兼表演,贏得滿堂彩,但父親“唯唯不答一辭”。第二天,他和父親經過一座橋,父親問他:“識橋字否?”他回答知道。“以木字易馬字為旁,識否?”他回答說是“驕”字。父親問:“驕字何義,知否?”他又點頭說知道。父親再問:“汝昨夜有近此驕字否?”那一刻他“如聞震雷,俯首默不語”。之后,他戒驕戒躁、虛心學習,終成一代名家。
“即使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極其偉大的成績,也沒有任何值得驕傲自大的理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中共八大開幕詞中的這段講話,至今讀來依然發人深省。從中共七大到八大的11年間,中國共產黨經歷了解放戰爭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在這個特殊的節點提出虛心使人進步,目的就是要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勝利中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事者,生于慮,成于務,失于傲。”黨員干部應多從歷史尤其是黨史中汲取智慧,時時牢記“傲”的危害,事事保持“謙”的姿態,不斷把謙虛內化為習慣養成,守之以讓、守之以謙,虛懷若谷、靜水流深。(劉文革)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