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近年來,合肥市蜀山區紀委監委積極探索實踐紀檢監察協作區建設,解決基層紀檢監察人員不能、不會、不敢的問題,實現監督檢查有效覆蓋,讓群眾感受到紀檢監察就在身邊,切實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
統籌調度,解決“不能”的問題
“一封舉報件梳理出22個小問題,時間跨度近20年。我們也想盡快解決,可實在是沒有辦法。”一籌莫展的小廟鎮紀委書記想到了協作區。
第二紀檢監察協作區從下轄的4個街道、2個派駐紀檢監察組中抽調了5名紀檢監察干部,采取駐點所在單位的方式快查快處。半個月內,調查人員走訪區域外單位5家,開展談話40余人次,形成調查卷宗12本,最終得到了省、市紀委監委的充分肯定并順利通過復審。“對反映的22個問題,舉報人滿意度達到80%以上。”第二紀檢監察室主任向濤說。
蜀山區紀委監委按照就近協作、統籌調度、優勢互補、增強合力的原則,將全區12個鎮街開發區劃分為3個紀檢監察協作區,實現了統一標牌、統一制度、統一運行模式。目前,協作區相關工作已經常態化開展。
幫帶指導,解決“不會”的問題
“我是多年的老紀檢了,以往業務學習很多時候都是靠自己。現在有了協作區,大家在一起互相學習、交流經驗,感覺紀檢監察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了。”第二協作區工作人員偶敏說。
協作區建立后,該區紀委監委加強對鎮街開發區紀(工)委的幫帶指導和監督檢查。今年以來,區紀委監委3個紀檢監察室分別對應三個協作區進行一對一業務指導,以案代訓、以案促學,強化辦案資源和辦案力量整合,切實發揮“傳幫帶”作用。
同時,該區紀委監委積極推進協作區建設標準化,將協作區辦公地點選在交通相對便利的鎮街開發區,便于群眾來訪;制定協作區工作職責、工作例會制度、工作協作制度和工作保密制度,規范紀檢監察協作區運行機制。
發揮優勢,解決“不敢”的問題
五里墩街道是第三協作區成員單位,該街道下屬青陽路社區集體資產體量龐大。如何對社區資產實施精準有效監督,成為困擾街道紀工委的一件煩心事。“進一步延伸監督觸角,打造群眾身邊的監督探頭,依靠居民自己對社區資產實施全方位無死角監督。”區紀委常委、監委委員、第一協作區主任陳有家帶領協作區集體會商,給出了解決問題的良方。
在第三協作區的指導下,街道紀工委結合青陽路社區特點,構建了“街道監察室—社區監督聯絡站—居民組監督信息點”三級監督架構:由社區紀檢委員擔任監督聯絡員,負責監督社區、居民組工作并收集反映問題線索;在社區9個居民組中設置組務監督點,從群眾認可度高、敢監督、敢為民說話的居民中選聘監督信息員。
據了解,協作區充分發揮“派”的權威和“片”的優勢,一改往日鎮街開發區紀檢監察力量不足、單打獨斗局面,有效解決鎮街開發區紀(工)委“力量不強、業務不精、監督乏力”的問題。
受疫情影響,今年3月份審查調查工作啟動后,區紀委監委依托三個紀檢監察協作區開展集中辦案活動,利用1個月時間共查辦案件線索105件、了結50件、立案15件,第一種形態處理53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5人;同時成立專案組,重點查辦5個中央交辦件的審查調查工作,在規定時限內按期報結。
“要利用好協作區既相互協作又相互獨立、機動靈活的優勢,進一步擦亮‘探頭’,發揮基層紀檢監察工作前哨作用,發現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陶亞威說,區紀委監委將直面基層監督難題,在破解難題上作細文章、下深功夫,讓基層監督網有形覆蓋、有效覆蓋,真正發揮作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合肥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