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近日,我們在組織黨員干部學習典型案例時,一則“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副鎮長孫志國、長甸鎮樺樹甸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軍等人弄虛作假、虛報脫貧問題”的案例在當地紀檢監察網站通報曝光引起大家關注。通報中,2018年,樺樹甸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軍,在貧困戶李某家危房改造尚未動工的情況下,村“兩委”就以召開村“兩委”會議弄虛作假,提前將其作為脫貧戶上報“摘了帽”,至今李某還未入住新房。為此,王軍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分管扶貧工作的副鎮長孫志國受到黨內警告處分,扶貧辦副主任丁學忠受到政務警告處分,其他相關責任人受到相應處理。房子還在蓋,就急匆匆填表給貧困戶“摘了帽”,表面上打的是“時間差”,實際卻暴露出扶貧領域弄虛作假的形式主義問題,也給各地各部門再次敲響警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弄虛作假,責任人不但害了自己,還連累了疏于管理自己的領導,如果一旦因此出了事,還會給國家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從通報中我們可以看出,王軍的弄虛作假、虛報脫貧問題是既害己又害人,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地方扶貧領域各種弄虛作假問題時有發生,這些問題不光直接影響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而且損害的是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依規依紀依法嚴肅查處,堅決防止這樣害己又害人的事例再次發生。
我們不妨再試想一下,在防汛工作中黨員干部能弄虛作假嗎?不能。民生工程和扶貧幫困,能弄虛作假嗎?也不能。 弄虛作假的危害是巨大的。大家知道,發生1999年1月4日的重慶市綦江縣彩虹橋整體垮塌事件,造成40人死亡,14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631萬元。主要原因是施工方偷工減料,弄虛作假造成的。我們再來看阜陽劣質奶粉事件,造成12位嬰兒死亡,229名嬰兒營養不良,是由于制作假冒偽劣產品和相關部門的假管理直接造成的。這些事件警示人們,弄虛作假要不得,害人害己害國家!古往今來,官員弄虛作假害己又害人的事例鮮為人知。明萬歷年間,兵部左侍郎汪伯昆在巡視薊遼軍事設施時,拒聽匯報不察實情,卻與當地文人吟詩作賦。一身正氣的薊遼總兵戚繼光排除阻力,如實向朝廷稟報了這一腐敗官風。汪伯昆回京后,卻呈報了一份妙筆生花、行文優美的巡視奏章。首輔張居正閱之,憤然寫下“芝蘭當道,不得不除”,罷免了其官職。
為此,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務必引以為戒、警鐘長鳴,把全面從嚴治黨的各項要求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進一步強化監督管理、強化作風紀律,向各個領域的黨員干部弄虛作假種種行為宣“戰”,確保黨的各項工作務實真實、扎實有效。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立足“監督再監督”定位,著力加強對“六穩”“六保”工作落實,脫貧攻堅工作績效、脫貧摘帽后“四個不摘”等情況的監督檢查,亮劍黨員干部弄虛作假行為,盤點梳理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精準監督、精準執紀、精準問責,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保障。(天長市紀委監委 王保松)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