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亳州市紀委監委牢牢把握“兩個維護”根本任務,堅持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監督就跟進到哪里,緊密結合實際,創新方式方法,具體化常態化開展政治監督,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
聚焦主體責任強化政治監督。協助市委印發《關于進一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范開展談話工作的通知》,明確各級黨組(黨委)主要負責人及其領導班子成員為談話實施主體,派駐機構負責督促檢查駐在單位黨組(黨委)履行主體責任談話情況,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落細。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開展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談話9.7萬人次。扎實開展黨內政治監督談話工作,以交流思想、監督提醒為重點,督促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及分管領導,就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與班子成員、分管部門黨組織書記進行談話,推動上級“一把手”抓好下級“一把手”。制定《關于做好黨內政治監督談話“后半篇文章”的實施辦法》,確保政治監督談話效果。
聚焦“六穩”“六保”強化政治監督。認真貫徹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印發的《關于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全程監督的工作意見》,出臺《關于履行監督職責護航“六穩”“六保”工作的通知》,圍繞黨中央“六穩”“六保”有關政策要求,列出監督清單,突出監督重點,壓實監督責任,開展“二十督二十看”,明確“四送一服”及減稅降費、特困群眾兜底保障、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14項整治重點。建立“1+4+5+N”監督工作法,“1”即由黨風政風監督室統籌協調,“4”即4個監督檢查室負責督促指導所聯系縣區,“5”即5個相關派駐紀檢監察組牽頭督促相關職能部門,“N”即巡察、派出機構等立足職責積極參與,形成以條帶塊、條塊結合、協同推進的監督工作格局。
聚焦“小微權力”強化政治監督。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制約的實施意見》,系統梳理“三資”管理、城鄉醫療救助、村級招投標、貧困戶識別和退出、扶貧項目申報管理等13類事項清單,細化“四議兩公開”、工程招投標及物品采購、危房改造、扶貧資金使用、征地拆遷等27項權力清單,明確涉及鎮、村、縣直職能部門等主體的145項責任清單,制定紀檢監察機關110項監督清單,制定事項、權力、責任、監督“四項清單”,以“定事、定權、定責、定監督”的方式加強“小微權力”監督制約,做到“小微權力進清單,清單之外無權力”。發揮好全市21個鄉鎮紀檢監察工作協作區、1322名村級紀檢委員監督“前哨”作用,打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推動基層干部廉潔公平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聚焦問題整改強化政治監督。針對少數黨組織不知道怎么抓政治建設的問題,制定《全市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治建設監督檢查參考指標》,依據88個文件,梳理巡視巡察中發現的常見問題,圍繞“四個落實”,設定22個分類指標,細化140個檢查要點,明確237個重點任務,列出224個常見問題。《參考指標》既是“任務清單”,要求各級黨組織結合崗位職責,主動對照,查找不足,整改提升,做到“未巡先改”;又是“監督指標”,作為市縣巡察工作的重要參考,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常態化。截至目前,本屆市委任期內已巡察黨組織180家,巡察覆蓋率達93.75%,村(社區)巡察覆蓋率達96.42%,發現問題與整改落實一體推進,拓展了巡察監督政治效應。(亳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