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美德。據《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在總結楚漢之爭得失時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劉邦所說的“吾不如”,印證的就是這一美德。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后人在評價劉邦功業時稱,劉邦是靠“吾不如”坐擁天下,成就大漢數百年基業,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劉邦功成名就之后,許多大臣恭維他、頌揚他,但他卻始終保持“吾不如”的清醒,著實難能可貴。翻閱史書,眾多圣哲先賢之所以能夠建功立業,名垂千古,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們勝利之時從不居功自傲,贊美面前從不自我陶醉,時刻保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憂患意識。正是這種勤于反思、善于內省的品格,使他們獲得了不斷進步的動力,擁有了積極進取的人生。
“吾不如”就是要不務虛榮、遠離功利、拒絕浮躁,看淡得與失、名與利,砥礪謙虛謹慎的品德修養,追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精神境界。北宋蘇軾在《晁錯論》中寫道:“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事實上,人最容易迷失自我、放棄進取、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的時候,往往就是功成名就、歌舞升平、身邊滿是鮮花和掌聲之時。如果不能清醒認識、謹慎對待成績和榮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不測之憂”將近尚不知不覺,終有一天會倒在勝利面前、倒在榮譽堆上、倒在贊美聲中。
7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在西柏坡把我們黨在全國執政喻為進京“趕考”。他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體現出共產黨人強烈的自省精神。從此,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不僅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加強自我修養的重要準則,也成為人們反驕破滿、自警自省的著名格言。
大量事實表明,從政之路就好似行進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不謙虛、不謹慎,就容易跌下萬丈深淵。細數近年來的落馬貪官,大都因陷入榮譽和成功的喜悅之中不能自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把“吾不如”變成了“不如吾”,在飄飄然中忘記了初心使命,忘記了黨性原則,忘記了黨紀國法,心甘情愿被“圍獵”,一步步滑向違紀違法的深淵,留下了沉痛的教訓和深刻的警示。
“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行進在新時代“趕考”路上,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始終保持“吾不如”的清醒,把“吾不如”作為一種美德來培育、作為一種習慣來培養,時刻擺正自己的位置,謙虛做人、謹慎做事,時刻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全身心的努力和付出,詮釋共產黨人的追求和風骨。(林偉)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