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一朵大紅花,一本書,一件行李箱,一句鼓勵的祝福……一群準大學生別開生面的集體“升學禮”,在一個鄉鎮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8月26日上午,泗縣泗城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熱鬧喜慶,一群佩戴大紅花的準大學生齊聚一堂,參加了這場特殊的“升學禮”。
“升學宴、謝師宴不擺了,我們可以用一張合影作留念,用一個電話表謝意,一條短信送祝福,一束鮮花謝師恩。對父母、老師的感恩,沒有比取得優異的成績更讓他們開心。”活動現場,準大學生們和一些家長紛紛發表如此感言。他們表示,要帶動身邊的親朋好友共同踐行移風易俗,培樹文明新風。
為解決移風易俗“誰來做”的問題,泗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鄉村站、所的作用,組建了鄉鎮思想政策宣講、文明新風志愿服務隊伍和村環境衛生管護小分隊、移風易俗志愿服務小分隊,常態化地組織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同時,鄉賢志愿者、老黨員、老模范、老教師等,積極開展“文明新風進萬家”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他們活躍在群眾身邊,成為一股“接地氣”的文明新風宣傳隊。
“移風易俗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必須循序漸進、春風化雨。尊重群眾的意愿,取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是搞好移風易俗工作的關鍵。”泗縣縣委宣傳部長尉成輝說,近年來,泗縣在一些鄉村定期舉辦“夜校大講堂”,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帶動身邊群眾,同時開展“百姓大舞臺”等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不斷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生活,用先進文化占領鄉村的思想陣地,在全縣城鄉營造了濃厚的移風易俗氛圍。(宿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