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李夏(右一)在長安鎮高楊村走訪貧困戶。王慶華 攝
距離安徽省績溪縣70余公里的荊州鄉,是全縣最為偏遠的山區。8月10日傍晚,一次突發的泥石流奪走了鄉紀委書記李夏的年輕生命,辦公室門前的“工作人員去向牌”上,李夏永遠停在了“下村”的那一格。
“在農村工作心里踏實”
家住黃山市屯溪區的李夏,對績溪群眾來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外來干部。然而,語言并沒有將群眾和李夏隔開,在鄉親們看來,他是一個講普通話的“本地人”。
平均半個月才回家一趟,恰恰給了李夏拉近與群眾距離的機會。無論白天黑夜、分內分外,李夏隨叫隨到、隨到隨辦。“他問我身體好不好,家里還有什么困難,抱起我家小孫女叮囑她要聽奶奶的話”。許冬仙哽咽著回憶曾擔任鎮紀委副書記的李夏,最后一次回訪長安鎮高楊村貧困戶時的情景。至今,許冬仙家中還貼著帶有李夏泛黃照片的幫扶聯系卡。
高楊村共24戶貧困戶,李夏主動聯系幫扶6戶。“他是個好人。”李夏的幫扶對象汪少美用最樸實的話表達著哀思。汪少美腿腳有疾,行動不便,為了幫助汪少美脫貧,李夏利用下班時間幫助她打理小賣部,并給她家申請了1200元的到戶產業項目補助資金。汪少美說:“小賣部讓我看到了希望,我們家的日子好了起來,李夏卻不在了。”
李夏調離長安鎮后,仍牽掛著他聯系的貧困戶。他經常利用周末到幫扶貧困戶家中,挨家走一走、串一串。今年3月,得知高楊村村民葛洪亮因路滑掉進河溝被摔昏迷住院的消息,李夏利用周末時間到黃山市人民醫院看望,并安慰她的家屬“好好看病,有困難找政府”。接受記者采訪時,尚未痊愈的葛洪亮傷心地說:“他是個好干部,沒有架子,對我們很真誠、很有耐心,我們喜歡這樣的干部。”
在績溪工作8年來,一個包里裝著衣服、一個包里裝著工作材料,是李夏每次節假日回家的“標配”。許多同事們至今不能理解,他寧愿待在鄉鎮也不愿進城。由于工作勤奮、表現突出,又加上是學城市救援決策技術專業的,2013年7月,縣政府辦想選調他到應急辦工作,在別人眼里這是一個難得的進城機會,卻被他婉言謝絕了,他說“鄉鎮雖然條件艱苦,但我喜歡跟農民打交道,在農村工作心里踏實”。
“工作交給李夏,很放心”
“開展‘以案示警、以案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就是要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實實在在做人做事,不搞‘假大空’。”這是前不久,李夏給同事們上的最后一堂黨課。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工作交給李夏,很放心。”這是鎮里干部對李夏的評價。2018年4月,長安鎮紀委書記改任其他職務,鎮紀檢監察工作全落在李夏身上。這期間,正值村級組織換屆選舉,換屆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為確保換屆順利,李夏積極發揮紀檢監察的監督作用,在嚴肅查處違反換屆選舉紀律案件的同時,加大換屆紀律宣傳力度,運用查處的典型案件,制作通俗易懂的漫畫,張貼至每個村民組、發放給每名黨員,提高換屆紀律的知曉率,保障了換屆風清氣正。
任長安鎮紀委副書記、監察室主任期間,李夏主辦或參與辦理的問題線索75條,立案審查26起,處分26人;在開展死亡五保戶社會供養資金超發問題專項行動中,調查核實死亡五保對象20人,追繳超發資金12236元;開展侵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線索排查處理工作中,清退違紀款10000元;到荊州鄉任職的半年,辦結6起審查調查案件,有力維護了群眾切身利益。
2018年12月,組織安排李夏到績溪縣最偏遠的荊州鄉擔任紀委書記,妻子心疼他到最偏遠、最艱苦鄉鎮工作時,他只是淡淡說了一句“工作總要有人干”。
“每一次他都沖在第一線”
績溪地處山區,自然災害頻發,危難時刻,李夏總是義無反顧地沖在第一線。
“由于村口道路被洪水包圍,原本十分鐘的路程,李夏冒著生命危險走了兩個小時。”與李夏共事7年的長安鎮專職紀檢監察員章毓青至今仍然記得,2018年6月29日凌晨,長安鎮大源村發生特大洪水,時任長安鎮紀委副書記的李夏冒雨趕往大源村轉移災民的情景。
當天晚上,由于村莊河道對面山上發生了塌方,洪水可能會把整個村子淹掉,李夏打著手電筒趕往塌方現場,其間不斷有山石滾落。近距離查看后,學城市救援決策技術專業的他作出判斷:“山體塌方還沒有穩定,必須專人值守,大家回去休息吧,今晚我們在這里值守,有險情第一時間敲銅鑼預警。”村民組長曹定來回憶說,“那天晚上雨很大,我們就在塌方點附近坐在車上值守,李夏一整夜都沒有睡。”
2016年“5·4”大源村山體大面積滑坡時,李夏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連續值守三天三夜;2013年“6·30”山洪災害、2014年“1·24”森林火災,他都是第一批趕到現場……
“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這是李夏的微信簽名,他也用行動詮釋了這句話的含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張祎鑫 本報記者 王卓)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