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通過平臺,足不出戶就能隨時知道村里漁圩招標的過程和結果,有了這個平臺真方便多了!”樅陽縣雨壇鎮先鋒村行動有些不便的老黨員伍多福所說的平臺,就是該縣紀委監委牽頭搭建的“五務”監督網絡平臺。
今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在推深做實監督上下功夫,找準問題精準發力,著力推進三個“同頻共振”,構建縣、鎮、村三級聯動的立體監督網絡。
推進線上監督與線下監督“同頻共振”。推動“五務”平臺深度開發PC終端、手機客戶端、安卓APP、蘋果APP、微信小程序等,方面群眾使用,群眾監督從過去以信訪、來信舉報等傳統方式為主向通過微信、客戶端等現代傳媒方式轉變。上半年,全縣通過“五務”公開平臺發布信息12000余條、清單139項,296個村(社區)、學校、醫院主動上網公開群眾應知的信息,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對24個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時進行回復。“在線回復比線下回復,更方便快捷,省時省力。”該縣湯溝鎮一村民反映問題得到解決后感慨地說。
推進群眾監督與黨內監督“同頻共振”。縣紀委監委以保駕護航全縣“五個服務年”活動為抓手,在攻難點、治痛點、疏堵點上下功夫。上半年,從508件群眾舉報件中,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處置問題線索244件。上半年全縣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99人次,同比上升70.7%。“第一種形態相關數據的上升,直觀體現了紀檢監察機關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把‘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擺到更重要的位置。”該縣紀委監委案管室負責人分析說。
推進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同頻共振”。堅持將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評價工作的重要標準,日常監督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直接到點到崗、到村到戶看現場情況;專項監督盤點各單位扶貧領域信訪舉報件數,有針對性地開展重點督查。“重點是監督基層站所中存在的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作風不扎實等問題,緊盯‘微官’,嚴懲‘微腐敗’,讓‘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該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在推進工作時說。上半年對扶貧領域的違紀違法問題專項監督,發出通報2批次10人。
“要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督體系,讓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下工作、生活。”該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銅陵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