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又到一年升學季,每年此時,中考和高考考生陸續查到考試成績,隨后收到錄取通知書,很多考生和家長想方設法宴請曾經執教的老師,“謝師宴”便由此產生。
孩子十年寒窗,一朝榜上有名,學生和家長希望能對老師有所報答,本在情理之中;何況尊師重教歷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學生的成長的確也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培養。然而這些年來,“謝師宴”的商業氣息和功利思維越來越強,觥籌交錯之間損害了教師的形象、增加了家長的負擔,還無形中造成了宴席檔次的攀比風氣。如此種種,不僅社會觀感不佳,也違背了“謝師”的初衷,使得原本純潔的師生關系庸俗化,讓很多家長包括老師對此身心俱疲。
當然,教育和紀檢監察部門對此現象也是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下發禁令、警示提醒、突擊暗訪等,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但從當前社會風氣和輿論環境看,上述做法難以對“謝師宴”做到一概禁絕。因為不少家長和學生認為,考上好的學校,不擺幾桌酒席請老師,會“沒面子”、“對不起人”。還有一些老師認為,辛辛苦苦把學生培養成才了,臨別之際師生之間聚一聚,也是人之常情,把“謝師宴”與“歪風邪氣”等同,心里覺得很委屈。
其實,這些心態都大可不必。老師教育學生,本是履職盡責,并不是為了家長和學生的知恩圖報,受教育者成名成才本身就是老師的最大收獲,孟子說人生有“三樂”,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對于學生和家長而言,“謝師”的根本在于“謝”,是對老師的感恩,不必非得有宴,尊師重教的表達形式很多,學生自強不息、奮發進取本身就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
一餐宴席,給人留下的回味畢竟是短暫的;如果面臨畢業的莘莘學子能給自己的恩師送上一幅自己手寫的書法作品,一張親繪的感恩賀卡,一束精心挑選的鮮花,或和曾經的各學科老師在原來的教室開展“最后一課”活動,請大家都登上講臺說上幾分鐘的感言和祝詞,等等。這些形式雖然質樸簡單,但傳遞的情感真摯、自然,何樂而不為呢?
更何況,中國人常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學生對老師的感恩應當是終生的。師生之間的情分不應該也不可能因畢業而終止,學生進入了新的學習環境,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都應該經常給恩師打個電話、發條短信、寄張賀卡,這樣做才是德才兼備,才是對老師最好的感恩。(泗縣紀委監委 劉站)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