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近年來,六安市紀委監委高度重視廉政文化建設工作,始終把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宣傳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持續推進,以文化人,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牽手紅色文化引廉。六安是革命老區,這里誕生了108位開國將軍,紅色資源十分豐富。為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該市注重挖掘提煉紅色文化中的廉潔元素,整理出《洪學智將軍的8條鐵令》、《“三讓”將軍徐立清》、《詹大南的“小氣”生活》等紅色廉政故事,積極宣傳弘揚,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勿忘革命傳統,堅守初心,清正為民。將金寨縣革命博物館、舒城縣新四軍革命舊址等精心打造成廉政教育基地,組織黨員干部參觀學習。將霍山籍革命烈士查茂德的故事搬上舞臺、放進市廉政教育展廳,開展教育,引導廣大干群感悟革命先烈犧牲奉獻精神,激勵擔當作為。
舉辦文藝活動興廉。開展廉政文藝活動是傳播廉政文化思想的有效載體。近年來,六安市縣(區)紀委監委積極組織開展以廉潔為主題的文藝演出、書畫展、知識競賽、小說創作等各類文藝活動,既豐富了形式,又做到了寓教于樂。市紀委組織開展的“樹優良家風·揚清風正氣”、“清風皋城·廉潔六安”、廉潔詩文大賽等文藝活動,引起強烈社會反響,涌現出《許尾巴的人生哲學》《那一彎月牙的光芒》《生日禮物》等一批優秀廉政文藝作品。同時,該市積極對接,讓廉政文化走進道德總堂,連續舉辦多期道德總堂,積極頌揚清正廉明的道德操守。在廉政文藝活動中,該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霍山縣拍攝的《紅色家譜》《扶貧書記》等微電影緊扣時代主題。霍邱縣紀委圍繞脫貧攻堅、懲治群眾身邊“微腐敗”、“掃黑除惡”等工作編排創作曲目,組織開展廉潔文化“大篷車”進鄉村文藝演出活動,群眾在欣賞節目、感受廉政文化魅力的同時,也對黨的反腐敗形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開展警示教育促廉。警示教育要有感染力,要入腦入心,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為有效推進警示教育,警醒廣大黨員干部堅守底線,筑牢防線。六安市將身邊查處的典型腐敗案例制作成圖片或者拍攝成專題教育片置于展廳,適時動態更新,每年都集中組織黨員干部赴展廳接受教育,從市級領導到鄉鎮村干部,目前警示教育已經實現常態化、全覆蓋。同時,該市注重發揮手機短信的廉政提醒和教育功能,開通手機短信平臺,緊盯重要時間節點、重大活動,適時向全市各級領導干部推送廉政短信。今年以來圍繞廉潔過節、掃黑除惡、扶貧領域巡視整改等方面推送短信2.5萬余條,起到了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
推動家風建設育廉。近年來,該市高度重視家風建設,在全市廣泛組織開展家風建設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親情觀,自覺踐行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并把廉政文化建設融入到家風建設全過程。市紀委帶頭在全市紀檢監察系統開展家風建設,組織簽名活動、贈送《家風》讀本、觀看《周恩來的家風》、評選最美家庭。同時,打造家風教育展廳,將六安歷史上的優良傳統家風、身邊的優秀家風、革命先烈的廉潔家風等內容融入展廳,組織黨員干部參觀學習,教育黨員干始終扣好“第一粒扣子”。(六安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