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圖為顏亮亮(左四)向群眾宣講政策,聽取意見。(資料圖片)
“顏書記能干事,品行好。我們一起共事這幾年,順心、充實、有成果。他把人生最好的時光奉獻給了劉橋的扶貧和發展……”提起顏亮亮,安徽省臨泉縣邢塘街道劉橋社區居委會主任郭云很感激他能留下來。
顏亮亮,安徽省紀委監委機關“80后”干部。2014年10月,他作為全省第六批選派干部,來到臨泉縣牛莊鄉劉橋村(2016年更名為劉橋社區)任第一書記。2018年3月初,已結束駐村的顏亮亮主動申請繼續留任再干3年。
地處皖北平原的臨泉縣,總人口230多萬,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縣”,也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2014年,全縣有貧困村96個,顏亮亮所在的劉橋村正是其中之一。
從駐村伊始跑遍所有貧困戶找“窮根”,到留任后跑遍所有自然村與群眾面對面聽民意;從解決一個個貧困戶的具體問題,到謀劃全村整體脫貧和發展思路;從當初村集體收入為零且欠賬十幾萬,到現在的大量結余……四年多來,顏亮亮撲下身子深耕扶貧一線,用實干和熱忱詮釋了一名紀檢監察干部的擔當。
增收:從欠賬15萬到年集體收入40萬
劉橋村有貧困人口230戶477人,初來乍到,面對這么多群眾需要脫貧的任務,怎么辦?
“駐村干部要當好脫貧攻堅的領路人,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幫助他們找到持續增收的方法,而不是給錢給物搞數字脫貧。”駐村之初的3個月,顏亮亮把230個貧困戶全部走訪了一遍,摸清了每戶的致貧原因。“窮根”找到后,他帶著村干部針對每戶實際制定了10項幫扶措施,因人因戶施策。
“比如,光伏扶貧和小額信貸入股分紅,不需要付出多少勞動就有收益,但這只適用于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顏亮亮認為,對于那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則需要引導就業、利用種植補貼和養殖補貼等政策支持他們發展產業。
“以前班子凝聚力不是很強,干部工作作風也有些散漫。”郭云說,顏亮亮來之前,社區干部存在工作拖拉問題。
顏亮亮從晨會入手抓干部作風,每天早晨8點開短會,安排一天的工作。工作日清月結,督促干部改進作風、提高效率。在他的主導下,經過一段時間醞釀和討論,陸續出臺了干部激勵機制和獎懲措施,一改過去績效分配“吃大鍋飯”的問題。獎懲分明,干部有了奔頭,干事有了勁頭。
“顏書記剛來時發現了劉橋村位于城鄉結合部,他就聯系廣告公司在村建道路豎起兩塊廣告牌,依靠沿省道的優勢,2015年開始,村里每年能分成5萬元。”在時任劉橋社區黨支部書記劉廣森看來,顏亮亮頭腦活絡點子多,在增加集體收入上“很有一套”——
駐村第二年,顏亮亮抓住機遇,申請資金建設光伏電站,每年給集體增收5萬元。第三年,申請資金入股縣擔保公司,每年分紅7萬元;籌建扶貧車間,年收租金12萬元;拿出10萬元分別入股社區引進的家庭農場和企業,每年經營收入近3萬元。今年社區正在建設的農產品展示廳,已經簽訂租賃合同,年租金暫定6萬元。駐村四年多,劉橋社區從欠賬15萬元變成了年集體收入40多萬元。
扶志:從一次“分紅”到公益崗位拿工資
當“包租公”、做股東……2015年以后,集體的“口袋”迅速鼓了起來,不僅還清了當初欠下的15萬元,2017年社區還拿出15萬元,直接給176戶相對困難的家庭“分紅”。
但這也是僅有的一次“分紅”。當年,顏亮亮就和社區干部商量,以后不再“分紅”了。這一改變與貧困戶張洪世多少有些關系。
張洪世下肢殘疾,一個人生活。顏亮亮得知后,介紹他到村里引進的工藝品廠學習葫蘆烙畫,憑手藝掙錢。經過大半年的學習鉆研,張洪世掌握了葫蘆烙畫技術,月收入也從做學徒時的800多元漲到了好幾千元。
“我學到了這門技術,靠自己的本事和勞動養活自己,這跟拿政府直接給的錢,感覺不一樣,心里頭敞亮。”張洪世說。
“這幾年我也經常去看張洪世,明顯感到他的精神狀態比以前好了很多,可能他覺著自己掙錢更體面。”張洪世的變化,以及駐村后的所見所感,讓顏亮亮深刻認識到,要精準扶貧,就不能搞“大鍋飯”,否則容易讓一些貧困戶產生“坐在門口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的依賴思想,也會使非貧困戶和一些已脫貧的群眾產生不平衡心理。
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在實踐中調整思路。此后,劉橋社區陸續開發了護路、護林、治安巡查等固定的公益崗位和扶貧互助崗位40個。對臨時性事務,則隨時調配社區勞動力有償幫忙。
現在劉橋社區集體收入主要用于公益崗位的工資、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還有一項支出“大頭”,就是重點建設的“三扶驛站”的物資采購。“三扶驛站”分扶貧、扶志、扶智三個區域,最有特色的是扶志區域的積分兌換物品區。
“對有6類表現的社區居民發放積分卡,到扶志區域兌換相應生活物品……”在《劉橋社區“三扶驛站”實施辦法》中,列出了環境整潔卡、政策明白卡、戶檔齊全卡、群策群力卡、文明新風卡和教育養成卡等6類積分卡,并明確了購買兌換物品的資金來源、兌換標準、積分卡發放標準及發放的獎懲措施。
“建設社區‘三扶驛站’、開發集體公益崗位和不再直接‘分紅’,都是出于同樣的考慮。”顏亮亮說,這幾年社區幫扶措施跟上了,貧困戶有了穩定的收入,必須及時引導和鼓勵他們自力更生,通過勞動付出收獲實惠和幸福。
發展:從面向貧困戶到面向社區所有居民
2014年駐村后,經過一段時間走訪調研,顏亮亮定了3年發展計劃:2015年摸清村情、夯實基礎;2016年因戶施策、精準脫貧;2017年整體推進、鞏固提升。
目標決定方向,思路決定出路。2016年,劉橋社區在臨泉縣貧困村工作評比中取得第一名,并成為全縣首批出列的10個貧困村之一。2018年年底,社區230戶477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扶貧是首要任務,但只是社區和我這個第一書記保底的工作,我們想做的是讓社區全面發展。”留任后,顏亮亮進一步提出,2018年要正風提氣。
“正風提氣從哪里著手?我想還是得大走訪,到群眾中去,認真聽一聽他們怎么說。”與此前不同,這次走訪不只面向曾經的貧困戶,更面向社區所有居民。
2018年留任的第一個月,顏亮亮帶著縣農商行駐劉橋社區幫扶隊長趙洪走遍了12個自然村,分別召開座談會。
“對哪些事不滿意?哪個干部工作不到位?有什么意見建議?”顏亮亮說,開座談會不講究地方,有時在院子里,有時在大樹下,有時從早上聊到下午,飯都顧不上吃,但效果很好。
“有些群眾不了解政策或一知半解,提出的訴求無法解決,我們會耐心解釋政策,說清楚、說到位。對群眾合理的訴求,我們會盡快解決。”趙洪舉例,一次座談時群眾反映公地和河塘長年被侵占。顏亮亮等人經過一個多月努力,收回了公地和河塘,并于去年5月1日召開全村大會公開競拍,得到了群眾的支持與贊揚。
根據群眾反映,去年社區還對不符合標準的貧困戶進行清退,排查11戶,清退5戶,追回資金6萬多元。
“正風提氣就得直面問題,協調化解矛盾,力求做到公平公正。”顏亮亮認為,以往公示欄只設在社區居委會,群眾了解信息不方便。去年,他們在每個自然村都設置了公示欄,公開社區收支項目、各項獎補以及貧困戶的進退評議,大小事項公開透明。
與2014年相比,現在社區多了10條水泥路、1條瀝青路、35盞太陽能路燈、10眼灌溉機電井、8所公廁、1所公辦幼兒園和文化廣場、小公園;社區小學和幾座危橋被整修了,23戶貧困戶的房屋被修繕了,幾條溝渠被疏通綠化了,村容村貌人居環境整潔了。
“這幾年幫扶工作的最大感悟,就是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讓群眾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顏亮亮計劃與劉橋社區的干部群眾一起,鞏固深化、做實做細脫貧攻堅工作,在2019年謀劃社區振興,到2020年實現社區同步小康。(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靈娜 中國紀檢監察報通訊員 陳多潤)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