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送的小羊剛養上,樹苗剛種上,就開始吹噓扶貧收益;發展扶貧產業不看市場,今年養雞,明年養羊;熱衷刷白墻、涂標語、做精美展板,浪費資金為自己“貼金”;不為困難群眾“雪中送炭”,熱衷“錦上添花”,只為盡快見到“扶貧效果”;平日“走過場”,迎檢“下真功”,材料制作“精雕玉琢”,結果打印店先富了……。
從表面看,是一些人責任意識不強、工作作風不實,但深究下來,考核“指揮棒”的誘導不容忽視,一些人正是出于應付考核而大做“表面文章”。這樣的結果是,不僅影響扶貧成效和群眾獲得感,而且在黨和群眾之間制造了一堵無形之“墻”,損害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要根治這些現象,首先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群眾的意愿作為第一信號,從實際出發,把有限的資源、資金最大限度用到改善民生上,不搞急功近利、勞民傷財的“花架子工程”,讓工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群眾的檢驗。同時,應改進考核評價機制。檢查考核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光看那些光鮮亮麗的“盆景”,也不能停留在材料匯報上,要多深入群眾中調查,實事求是看工作成效,讓熱衷“面子工程”的投機者得不到便宜。
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最為關鍵的時期,走好扶貧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扶貧干部的決心與毅力,考驗的是責任和擔當。與其想方設法“爭面子”、“撈政績”,不如把工夫用在幫助貧困群眾致富增收上,沉下去找準并攻克扶貧的痛點、難點,立足實際、立足市場發展富民產業,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扎實推動扶貧任務高質量完成。給貧困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讓他們徹底擺脫貧困,是精準扶貧的題中之義,也將贏得最好的“面子”。(六安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