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日前,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就扶貧領域問責工作,應邀答記者問。
一、怎樣看紀檢監察機關在我省脫貧攻堅中肩負的政治責任?
答: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小康不能忘了老區,老區養育了革命。我省105個縣市區中有68個為革命老區,因此,省委把安徽脫貧攻堅靶心精準定位在革命老區。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專責機關,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紀律保障是我們的重大政治責任,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從樹牢“四個意識”、踐行“兩個維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高度認真履行好監督責任,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和中央紀委、省委部署要求落地見效。我們要懷著對老區人民的深厚感情開展工作,切實以對黨和國家事業負責、對廣大人民群眾負責、對黨員干部負責的精神,以脫貧攻堅實效為考量標準、以精準問責體現嚴管厚愛,努力做到紀法約束有硬度、批評教育有力度、組織關懷有溫度,保護好扶貧干部積極性,激發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更好地服務于脫貧攻堅偉大事業。
二、紀檢監察機關在扶貧工作中是如何把握問責標準的?
答:紀檢監察機關在扶貧領域的問責工作,堅持實事求是,重點看是否影響群眾獲得感、是否影響脫貧攻堅實際成效。問責不是推動工作的主要手段,更不是唯一手段,不是問責越多越重就越好。對優親厚友、吃拿卡要、貪污侵占等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必須嚴肅處理、絕不姑息,同時嚴肅問責其背后存在的缺少監管、領導不力問題;對嚴重失職、幫扶不到位、漠視群眾利益,影響扶貧效果的,該給予紀律處分的堅決予以處分,目的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對一般性的工作失誤、沒有造成嚴重后果的過失行為,可以運用談話提醒、警示談話、批評教育等措施予以問責;對作風不嚴、效能不高,材料上報不及時、不全面,沒有影響到扶貧實效的,可以運用限期整改、責令口頭或者書面檢查等措施予以問責;對扶貧資金使用不精準、發放不及時、長期閑置,但沒有造成資金損失的,可以責令糾正、責令停止違紀行為、限期整改,對主要責任人運用通報、誡勉等措施予以問責,目的是抓早抓小、嚴管厚愛。總之,問責工作要做到細致嚴謹,防止簡單粗暴,挫傷基層干部積極性。我們不能讓扶貧干部帶著怨氣干事,要讓他們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和強烈責任履職盡責。
三、紀檢監察機關在扶貧領域怎樣實現精準問責?
答:紀檢監察機關問責工作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是個精細活,必須強調精準思維。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紀檢監察機關在扶貧領域就要做到精準問責。具體說,就是要做到六個精準:一是重點抓住“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防止“問下不問上”、讓一般干部代替領導干部擔責,做到監督對象精準;二是透過扶貧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檢視黨組織的政治責任是否落實到位,緊緊咬住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問責,做到責任監督精準;三是審視問題產生的根源,找準責任主體,是誰的責任就問誰的責,做到責任界定精準;四是準確把握政策界限,區分工作上的失誤與違紀違法的貪腐行為、一般性過失與嚴重的失職失責,做到問題定性精準;五是充分考慮認錯態度、一貫表現、扶貧實績、整改情況,堅持寬嚴相濟,運用好“四種形態”并把握好各形態之間的相互轉化,做到量紀尺度精準;六是強化質量意識,嚴格落實“鄉案縣審”制度、向上級紀委備案制度,定期開展案件質量評查,加強類案指導,做到審核把關精準。
當前,個別地方存在著問責泛化、簡單化現象,主要原因在于政治站位不高、工作不嚴不細、執紀能力不足。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按照“六個精準”的要求不斷提高問責質效,推動扶貧領域問責工作高質量發展。這里特別強調的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處置扶貧領域案件時,要堅持客觀公正,不能直接將上級部門交辦意見作為案件定性處理的依據,巡視巡察組或扶貧專項巡查督查、檢查考核組均不能就移交的問題線索直接提出具體處理意見,確保所辦的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四、紀檢監察機關如何激發受處理干部的積極性?
答:干部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的骨干。問責的最終目的還在于愛護我們的干部,幫助發現問題糾正錯誤,促進履職擔當,更好地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紀檢監察機關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問責全過程,對受處理的干部,要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肯定成績、指明不足,讓受處理的同志心服口服;對受到問責處理,特別是年輕在職、受到輕處分的扶貧干部,要開展好暖心回訪,幫助他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對真誠悔改、實績突出的,要及時肯定,處分期滿后,以適當形式向組織部門提出任用建議,營造“改了就是好同志”的良好氛圍。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