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今年以來,潁州區紀委監委緊緊圍繞深化監察體制改革總體部署,抓內涵發展,抓任務落實,通過創新監督模式、強化建章立制等方式,從自身尋找動力,聚焦主業,實現了“1+1>2”的釋放效應。
創新監督壓責任。區紀委監委以深化監察體制改革為契機,積極探索,創新運用互聯網+科技手段,建立“兩個責任”電子監管平臺和無紙化辦公登陸系統,將70家區直單位和14個鄉鎮街道全部納入平臺監管,設置“九大模塊”,對各上線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進行細化、量化、標準化“三化”管理,年度考核由一次性結果考核向過程性考核轉變,嚴防責任虛化和年終一次性考核不科學等弊端,督促全區各地各部門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做在平時。
三色卡督辦提效率。區紀委監委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監督職能,依法依紀依規處理信訪舉報,建立信訪件“紅黃藍”三色卡督辦機制,提升信訪件辦結效率。區紀委監委轉辦信訪件的同時,發放信訪督辦藍色辦理卡,督辦進度,每次督辦時間和結果均記錄在信訪督辦卡上。對60天內沒有辦結的信訪件,發放信訪督辦黃色預警卡;對90天內沒有辦結的信訪件,發放信訪督辦紅色警戒卡,同時嚴格追“責”。年度有一件信訪事項沒有按時報結的,對信訪件主要負責人進行批評;有兩件信訪事項沒有按時報結的,區紀委領導對信訪件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有三件信訪事項沒有按時報結的,追究信訪件主要負責人責任。今年以來,共交辦信訪舉報件28件,向13個單位發放紅色警戒卡14張。
多方式懲戒強震懾。區監察委成立以來,經過10個月的探索實踐,初步建立了規范高效的運行機制,用好“兩把尺子”,再造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工作流程,規范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實現“紀法”“法法”銜接,案件質量和線索處置效率明顯提高。改革后,辦案力量增強,內設監督執紀部門增加到9個,工作向辦案一線傾斜,辦案人數達75%以上,辦案方法和措施靈活多樣,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多管齊下,掃除了監督執紀的“真空”地帶,監督執紀調查更加有力。2018年1-9月,共運用“四種形態”處理260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147人次,占56.5%;第二種形態90人次,占34.6%;第三種形態15人次,占5.8%;第四種形態8人次,占3.1%。第一、二種形態運用更加精準。執紀監督和審查調查處置問題線索280件,立案141件,黨紀政務處分110人,組織處理77人,移送監察機關3件3人,采取留置措施使用2人,收繳違紀款281.63萬元。
建章立制促規范。在深化監察體制改革過程中,始終把建章立制擺在突出位置,相繼出臺12項制度、3個規范運行流程圖,基本建成一套規范有效、可復制可推廣的“監言監語”制度框架。建立健全區委反腐敗協調機制,印發了《潁州區2018年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主要工作任務分解》《潁州區黨內問責清單》《關于進一步規范科級領導干部廉政檔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了《潁州區紀委監委關于嚴肅審查調查安全工作紀律的暫行規定》《阜陽市潁州區紀委監委非“留置”談話安全規范》《阜陽市潁州區紀委監委機關問題線索管理辦法》規范問題線索辦理;制作了《談話函詢流程圖》《審理流程圖》《問題線索管理處置流程圖》等3個紀委監委運行流程圖。
提升素質樹形象。堅持打鐵必須自身硬,抓緊補齊能力短板。開展“講嚴立”專題警示教育,引導紀檢監察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在思想政治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強神的重塑;紀委監委合署辦公,根據工作需要編排定崗,紀委和檢察院轉隸人員全面融合,加強形的重塑;組建“微宣講”小分隊,開展紀法微宣講進機關、進鄉鎮、進社區活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展紀法銜接精準培訓,進一步提升紀檢監察干部運用法治思維開展業務的能力和水平,推進紀委監委全面融合和戰略性重塑;強化內部監督制約。制定出臺了《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考勤管理工作實施辦法》《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實施辦法》,加強對紀檢監察干部的管理,根據監察措施權限,設置層級不同的審批程序。堅持刀刃向內,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嚴防徇私舞弊行為,對過問、干預紀檢監察工作的行為實行記錄并報領導審批后作為問題線索處置,監察措施的實施過程全程同步錄音錄像等。(阜陽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