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醫經有云:“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圣,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這是中醫診治病人要遵循的法則。實踐證明,抓好基層監督薄弱問題,也需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望聞問切”,通過深入細致的工作對基層的政治生態把脈會診,查找“病源”,進而對癥下藥開出良方。
善于“望”,沉入基層察民情。紀檢監察干部要拉長耳朵、瞪大眼睛,充分發揮好監督檢查的作用,把發現問題作為出發點,把推動和解決問題作為落腳點。善用“望遠鏡”,從基層鄉鎮、村(社區)典型案例、重大事件、群眾訴求中查找問題;活用“放大鏡”,找準找實損害群眾利益的“四風”問題;常用“顯微鏡”,扎實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深挖細查涉黑涉惡背后的腐敗問題;精用“透視鏡”,將充當“保護傘”的村霸和兩面人、兩面派清理出來,加大對問題根源形成的規律性研究,找到“病源”,為整治基層政治生態開方下藥奠定基礎。
勤于“聞”,傾聽民聲集民意。干部作風好不好,群眾說了算。做好基層監督工作必須時刻聚焦群眾關注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不定路線打破“套路”,不聽匯報直奔基層,面對面、心貼心地向群眾了解真實情況。緊盯政策落實的最末梢,不回避困難和矛盾,重點深入到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通過走家入戶聊家常、講政策、說時事、話發展,及時收集群眾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問題和矛盾糾紛,讓紀檢監察干部成為保持基層黨組織健康肌體的“私人醫生”,讓“群眾的口碑”成為檢驗紀檢監察干部作風的標尺。
主動“問”,問需于民查民憂。“訪民意才能察民情,順民意才能得民心。”暢通聯系群眾的渠道,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通過查臺賬、問情況、看落實,嚴查鄉村兩級干部工作狀態,詳細了解掌握干部作風問題和履職擔當情況,詢問“病歷病史”,正確分析研判基層政治生態環境。做到“三必問”,問縣市領導:宏觀掌握基層風險隱患和薄弱環節,聽取當地黨政主要領導、紀檢監察、組織人事、政法分管領導對本地政治生態的總體評價和分析研判,做到心中有數;問鄉鎮、駐村干部:聽取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包聯領導、村第一書記、綜治干部、駐村干部對轄區內突出問題的分析研判,讓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問基層群眾:真誠傾聽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真情關心群眾訴求,核深核細不落實的事和不落實的人。
認真“切”,把脈開藥贏民心。找準了基層監督薄弱的“癥結”后,就要以“刮骨療傷”的勇氣,“強筋健骨”的藥效使基層監督工作更加貼近群眾,深入人心。對基層干部隊伍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紀檢監察干部要堅決“亮劍”。綜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做到“五必處”:對于輕微違紀,對群眾訴求不重視,底數不清,困難解決不及時,解釋工作滯后的一些干部,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對干部作風不實、不擔當不作為、履職盡責不到位的,以函詢、約談的形式,對其進行思想教育,使其認識到自身錯誤;對拒不執行國家相關政策及部署,造成嚴重后果的干部,給予黨紀、政務處分;對損害黨和政府在群眾心目中形象的干部,對其進行黨紀重處分和職務調整;對一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動搖、態度曖昧、知情不報、置身事外,甚至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充當兩面人、兩面派的干部,堅決予以立案審查。
通過“望聞問切”,能讓紀檢監察干部打開監督的“天眼”,真正做到基層監督工作“全覆蓋、無死角、零盲區”,切實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讓基層群眾在全面從嚴治黨中增強獲得感。(安峰)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