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月上西河,樹影婆娑,我在古鎮的小客棧里回味生活……”蕪湖縣西河古鎮專屬樂曲——一曲悠揚婉轉的《月上西河》伴著熱鬧的人潮正式拉開蕪湖縣民俗文化節帷幕。國學經典誦讀、鸕鶿捕魚等活動精彩紛呈,泥塑、打鐵等“老手藝”引人駐足流連,精彩紛呈的節目在給人民群眾帶來民俗文化饕餮盛宴的同時,也為農歷中秋佳節和祖國69周年華誕“雙節”平添歡樂祥和的氛圍。
喧騰鼓響迎盛世。開幕式的鼓點歡快、激揚,藝術家用大鼓這個獨具魅力的傳統樂器演繹民族復興激蕩人心的華彩樂章。
鸕鶿振翅顯雄偉。仿佛穿越了時空,漁夫在青弋江畔展示鸕鶿捕魚這門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此景此境難得一見,細細品來更是別具一番韻味。
笑靨嫣然紅似火。擁有600年滄桑歲月的西河古鎮本身就是一部民俗文化的經典教科書,斑駁的墻壁、厚重的過往,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人,古鎮一改往日的寧靜,煥發出勃勃生機。
稚童清音誦經典。“維天有漢,禮儀之邦……”孩子們身著漢服,集體誦讀國學經典,砥礪中華兒女世代傳承民族優秀文化。
工匠技藝薪火傳。在科技日新月異、智能替代人工的年代,匠人手工打造鐵制農具、生活用品離人們逐漸遠去,但是這門手藝卻依然在江南古鎮可以尋覓、得以傳承。
捏合將來恰似真。泥塑技藝現場展示,色彩鮮艷、惟妙惟肖的泥塑造型吸引了很多游客特別是小朋友前來駐足、觀賞。
復古還今交相映。穿越時空COSPIAY,古鎮的粉墻黛瓦見證著傳統與現代的交相輝映,千年文化的傳承今朝勝過往昔。
(蕪湖縣紀委監委供稿 趙亞玲/圖向亮/文)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