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節日往往是腐敗現象和作風問題易發多發的重點時段,也是“四風”問題反彈回潮的關鍵節點。我們在喜慶節日之時,如何防止隱形變異的“四風”問題反彈回潮,有效遏制“節日腐敗”現象?筆者以為,依靠人民群眾、強化群眾監督,應是促使廣大黨員干部擰緊“廉潔過節”這根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在中央和地方頒布的各種“禁令”、“鐵律”之下,各地“節日腐敗”呈逐步收斂之勢,奢侈腐敗之風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節日腐敗”現象尚未就此絕跡,只不過是花樣在翻新,方式更為隱蔽罷了。少數黨員干部心存僥幸,依然我行我素,頂風“闖紅燈”,恣意“踩紅線”。各種披著人情外衣,甚至穿上多層馬甲的“節日腐敗”行為,暗中涌動、端倪再現。今年以來,中央反腐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大動作”不斷,已有多名省部級官員落馬。透過這些案例不難發現,節日“四風”由明轉暗,一些隱形變異的腐敗依然存在,吃喝躲入別墅或農家樂、享樂走向“定制化”、送禮取道“線上”等問題不斷出現。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拓寬了群眾監督渠道,但也讓腐敗行為本身披上了“隱身衣”、躲進了“防火墻”、涂上了“保護色”、鉆入了“青紗帳”。更有甚者,居然搭上了現代科技的“順風車”,玩起了“七十二變”。
“節日腐敗”的重要成因之一,源于對公權力缺乏有力有效的監督與制約。因此,反腐敗的關鍵在于給人民群眾更大的民主權和監督權。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監督的力量也是不可估量的。
2018年5月18日,四川省紀委監委發布消息,廣安市委副書記嚴春風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嚴書記事件”的快速處理,正是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和紀檢監察部門監督共同發力的典型實例。還有“天價煙局長”周久耕、“表哥”楊達才,均是被群眾“關注”后,紀委及時響應,介入調查,二人分別獲刑11年和14年。因此,要讓群眾監督成為反腐“利器”,就必須充分認識群眾監督的重大意義,不斷增強接受群眾監督的自覺性;要著力強化群眾的政治覺悟和主人翁意識,引導其主動發揮監督作用;要從法律層面上對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進行完善和保障,讓群眾說得上話,讓群眾說管用話;要高度重視群眾舉報,嚴查有禁不止、有令不行、頂風違紀的人和事,堅決做到“有報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復”。
正黨風,贏民心,當從清廉過節開始。唯有充分凸顯群眾監督的作用和效力,才能讓人民群眾成為節日反腐生力軍,讓群眾監督成為節日反腐的正能量,讓群眾監督成為節日反腐的新常態。唯有借群眾監督之力編織起節日反腐的“恢恢天網”,才能徹底扒掉遮掩在腐敗行為身上變異的、隱形的“外衣”,真正將其打回原形,讓“四風”無處藏身。
節日反腐,任重道遠。這需要我們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不放過任何一個節日。抓中秋、抓國慶、抓春節……遏制“節日腐敗”,必是久久為功。唯有這樣,才能讓“節日腐敗”現象真正成為過去式。(宣城市宣州區駐區委宣傳部紀檢組 曹光鑫)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