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提倡集體婚禮、旅游結婚等婚慶辦理形式;提倡喬遷、生日、升學、開業等喜慶事宜通過一束鮮花、一條短信(微信)、一個電話、一句問候表達賀意……”
近日,壽縣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全縣移風易俗工作的實施意見》,以推進鄉風文明為目標,以移風易俗“七大行動”為抓手,堅持突出黨員干部帶頭、突出全民參與、突出合力推進、突出持之以恒,形成文明、節儉的良好社會風尚,為加快推進全縣鄉村振興戰略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黨員干部參加婚喪喜慶需要報備、公示,這樣明確規定之后,很多場合不能參加的,就不參加了,不用再擔心面子問題,對黨員干部也是一種保護?!眽劭h一位黨員干部表示。
“只要孩子過得好,寧可自己被壓倒”。長期以來,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債、天價彩禮等陳規陋習給干部群眾帶來巨大負擔,“精神貧困”根深蒂固。當地不少村民為給兒子娶媳婦,蓋房子、拿彩禮一樣也不少,花費巨大。甚至有老人為給新人騰地方,得凈身出戶同時打工還“婚債”。還有一些村民認為,“別人家有事我隨禮了,我家有事必須把禮收回來,如果一時半會沒事也要想辦法‘有點事’,借個名目收禮。”這些陳舊觀念不但給自身添負擔,也助長了當地攀比浪費之風。“村民們生活好了,各種事由操辦宴席的頻次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許多群眾因為隨禮致貧返貧?!眽劭h窯口鎮分管負責人介紹說,移風易俗迫在眉睫。
移風易俗,貴在建章立制。“今年年初,壽縣開展移風易俗改革工作,將‘精神脫貧’與‘物質脫貧’擺在了同等的重要位置。通過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從整治大操大辦歪風抓起,不斷推動鄉村文化建設,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引導農民群眾推動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提振脫貧‘精氣神’,確?!衩撠殹c‘物質脫貧’同頻共振?!眽劭h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經過充分考察調研,征求意見,結合壽縣實際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全縣移風易俗工作的實施意見》,把移風易俗作為鄉村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持續推進基層文化發展與繁榮,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勤儉樸素的鄉風民風全面吹開,浸潤人心。
“實施意見”從細節入手,重點在扎實推進“七大行動”上狠下功夫。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教育行動,通過各種宣傳教育活動使群眾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開展“一約四會”融入行動,指導村(社區)制定完善村規民約,推舉德高望重、熱心服務、公平公正、崇尚節儉、善做群眾思想工作的鄉賢人士組成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四會”組織,研究制定制度章程,推動移風易俗工作開展。開展黨員干部率先垂范行動,如實填報情況并履行報批手續,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頭宣傳和落實移風易俗的政策及各項要求。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移風易俗行動,大力倡導紅白事新辦、簡辦新風,自覺破除各類惡俗陋習。開展群眾性文明創建深化行動,引導群眾改變傳統紅白事習俗,樹立新風正氣。開展整治紅白事辦理不良風氣行動,嚴格遵守《淮南市壽州古城保護條例》,紅白事辦理嚴禁在古城保護范圍內燃放煙花爆竹,嚴厲打擊操辦婚喪喜慶活動中宣揚封建迷信、聚眾賭博、妨害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和污染環境的行為。加強移風易俗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極探索利用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民文化樂園等鄉村公共場所設立紅白禮事堂,引導群眾辦理紅白喜事從家庭、酒店走向禮事堂,使之成為培育婚喪新風的學堂和節儉治家的平臺。
“實施意見”出臺后,全縣黨員干部第一時間簽訂《踐行移風易俗承諾書》,帶頭向陳規陋習說“不”。各項考核、督查細則同步出臺,確保移風易俗落地生根。
“移風易俗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改變群眾思想中的一些固有觀念,只有從群眾最痛恨、問題最突出的現象抓起,提升群眾獲得感,然后再由易到難推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才能使移風易俗真正落地生根。”壽縣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力爭到2018年底,紅白事操辦盲目攀比、鋪張浪費現象得到明顯遏制,切實把群眾的人情負擔減下來,把新風正氣樹起來,使得移風易俗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淮南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