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舊行當三般苦,打鐵、撐船、磨豆腐。”在這三苦中,打鐵位居第一位,因為沒有力量不能打鐵,沒有膽量不敢打鐵,沒有吃苦精神不愿打鐵。紀檢監察干部是新時代的“打鐵人”,必須具備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抵腐定力的“硬”條件。然而,黨的十八大以來,仍有極少數紀檢監察干部漠視法紀、肆意妄為,“劍走偏鋒”、任性胡來,拒絕監督、逃避監督,最終身陷囹圄。相較于一般性腐敗問題而言,執紀者的腐敗影響更大、性質更惡劣,對黨的事業傷害更明顯,這深刻警醒我們,紀檢監察干部必須更加地要堅定不移講忠誠、嚴紀律、立政德,做到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才能確保懲惡揚善的利劍永不蒙塵。
講忠誠,增強政治定力。定力源于信仰,政治定力強不強關鍵看理想信念是否堅定。對紀檢監察干部而言,政治定力最根本之處體現在對黨絕對忠誠上,把對黨絕對忠誠作為監督執紀、打虎拍蠅和落實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精神動力。自覺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品質,樹牢“四個意識”,做到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腳下有紅線,不被私心雜念所擾、不被個人名利所累。從中央和省、市紀委通報的反面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部分黨員干部對黨的忠誠早已變成了口頭上的忠誠。當前,我省正在組織開展的“講嚴立”專題警示教育再次“聚集講忠誠,從嚴整肅陽奉陰違表里不一問題”,就是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徹徹底底、無條件、不摻任何雜質、不摻一點水份的對黨表忠誠。
嚴紀律,增強抵腐能力。“志正則眾邪不生”。深刻剖析紀檢監察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許多人都曾經是做出成績、獲得榮譽的“好黨員”“好干部”,他們正是因為紀律定力不夠,才最終導致迷失方向、喪失原則、淪為“階下囚”。紀檢監察機關不是“保險箱”,紀檢監察干部也不具備天然“免疫力”,一旦紀律觀念淡漠,私欲膨脹、恣意妄為,最終必將滑向墮落的深淵。紀律是黨的生命線,紀檢監察干部必須通過強化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帶動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全面嚴起來,從紀檢監察干部嚴重違紀違法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訓、引為鏡鑒,把自己真正擺進去,隨時隨地查找自身不足,時時處處不忘自警、自省,方可確保“從心所欲不逾矩”。
立政德,涵養操守修養。“領導干部要講政德,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關于“立政德”的論述,給黨員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成是一門永遠的必修課。明大德就是要鑄牢理想信念、錘煉黨性,以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和《監察法》實施為契機,系統學習黨史、國史,多讀原著和經典;守公德就是要務實擔當,執紀為民,在反腐敗與腐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中,一身正氣,敢唱“黑臉”;嚴私德,就是要嚴以修身,清正廉潔,在“聚焦政德操守,從嚴整肅品行不端德不配位問題”的過程中,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做操守上的“正派人”。(宣城市宣州區紀委監委派駐區檢察院紀檢監察組 張妍)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