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東晉西征大將軍陶侃做潯陽縣吏時,曾主管縣衙魚肉及精美食品供應。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鍋魚制品給母親諶氏。諶氏原封未動讓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縣吏,送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還會增加我對你的擔憂。”她規勸兒子要公私分明,為政清廉。陶侃聽了母親的教訓,從此經常檢查自己為人,克勤克儉,熱心為民,成了一位道德高尚、受民擁護的官員,后來以政績顯著聞名于世。陶侃之所以能成為一名好官,母親的教導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試想倘若陶母當初收下那鍋魚,享受了所謂在“兒子當官,全家得福”的歡樂,那日后各種美味乃至財寶會源源不斷,歷史上就不會有陶侃這樣一個好官了。由此可見良好家風教育的重要!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家雖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么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多讀書,知識改變命運。
好學習善于學習正是我們劉家的家風。從我記事起,印象最深刻的書房里的那個大書櫥,書櫥又高又寬,木質的共四層,幾乎占據了父親書房的半壁江山,《歷代明君》、《歷代名臣》、《歷代名將》等等系列,《紅樓夢》四大名著,還有那時價格不菲的《現代辭海》,都整齊劃一得站立著,仿佛在時刻等待家人的檢閱。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那些書是我們孩子們的精神糧倉。父親一輩子酷愛讀書,他從年輕時每個月都要從不高的工資中擠出部分去新華書店購買書籍。父親讀書后要還做筆記寫心得,他說多讀書才會有知識,有了知識才會有眼界。父親愛讀書的好習慣又傳給了孩子們,以至于我們兄妹幾個很早就開始看書,很小的年齡就可以流暢地看讀報紙了。成年后,更是將讀書讀好書作為人生首要大事,一路走來,樂此不疲。這也正是父親傳承給我們良好家風的體現。
好的家風是家庭的一種風氣,是一種正面的,積極向上的行為準則,是一種需要潛移默化的教育理念,是對家庭成員的一種要求或者說是一種警示。古人有每日誦其家訓并將其熟記于心之禮,事實上,家訓的存在是對家風的進一步補充與完善,以達到內外共同要求的目的,主要是以父母雙方為主導的對孩子的親身教育。這種教育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尤其是在孩子的認知階段,所有的認知標準都來自于父母對他們的引導,所以這段時期至關重要。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一旦形成,很難再改變。孩子的一生與家庭教育的質量真的是密不可分,作為家長,就應該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好的家庭教育。一個家族的興旺,是要靠一代或幾代人的努力和積淀,長此以往,代代相傳。這種言傳身教及其零散的只言片語,鑄就了治家興家的經驗總結,引領其家庭走向興旺輝煌,進而彰顯出家庭的特點和風格或風尚。
好家風不僅是精神財富,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社會和諧,國家穩定昌盛的基礎。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于書香門第之家;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于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于王侯將相之家。作為五千年文明古國的中國家庭,我們有義務努力將家訓、家規、家風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去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蚌埠蚌山區科技局 劉菲菲)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