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武崗鎮中心村貧困戶陸蓮群利用幫別人代養的1千只雞申請產業扶貧資金,套取1萬元扶貧資金。”今年4月28日,安徽省全椒縣紀委監委收到這條舉報線索,立即成立核查組開展核查。
陸蓮群,2017年7月被評為貧困戶,家中共五口人,丈夫四級肢體殘疾,兩個女兒在上學,一個上大學,一個上小學。陸蓮群目前和企業進行合作養雞,年飼養約3.5萬只,年收入1.5萬元。全家僅靠她一個人的勞作來維持生活。主要致貧原因是因學致貧。2017年8月,陸蓮群以養殖1千只雞為由,申請了1萬元的產業扶貧資金……這是核查組調出的陸蓮群的貧困戶檔案信息。
“究竟是幫別人代養還是合作養殖?”“為什么年飼養3.5萬只雞的養雞大戶卻按1千只雞申請產業扶貧資金?”“明明是缺少勞力導致的貧困,為什么登記因學致貧?”看了陸蓮群的貧困戶檔案,核查組組長黃亮覺得事情沒有那么簡單,當即決定“兵分兩路”展開核查,核查組成員王俊浩帶領一組核查陸蓮群是否利用幫別人代養雞套取扶貧資金的問題,核查組成員錢立春帶領二組核實陸蓮群的致貧原因。
很快,核查一組從當地的養雞專業合作社找到了陸蓮群的養殖合同。原來合作社與陸蓮群合作養雞,是該省積極推廣的一種產業扶貧模式,不屬于幫人代養。
“合同顯示,截至2017年8月陸蓮群飼養雞的數量約1萬只。”細心的核查人員發現,如果按照這個時間計算,她當時申請扶貧資金應該填1萬只啊,咋會變成了1千只呢?這里有什么玄機?
與此同時,核查二組通過走訪當地村民得知,陸蓮群丈夫并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現在外地打工,大女兒從2013年開始一直在合肥一所私立學校讀書。
兩個核查小組開會匯總前期核查情況,幫人代養套取扶貧資金不屬實,可以了結。但一連串問題依然讓核查組疑惑不解,陸蓮群自己申報一年可飼養3.5萬只雞,在申請扶貧資金時,明明已經養了1萬只雞,卻填寫1千只;明明家中是缺少勞動力致貧,卻申報了因學致貧,且其女兒上私立學校。
“陸蓮群的貧困戶識別會不會有問題?”“鎮、村工作人員會不會存在失職瀆職的情況?”在同志們分析討論中,下一步核查的思路越來越清晰,方向越來越明確。
一定要把事實還原!在掌握大量人證、重要物證的情況下,核查組更加堅定了信心,組長黃亮決定與陸蓮群正面接觸。
“陸大姐,請問截止到去年8月份,您一共養了多少只雞?”王俊浩首先發問。
“我跟合作社合作養殖了9200只,加上我自己養殖的一部分,共有1萬多只。”
“可是您申請產業扶貧資金,為什么填寫1千只?”錢立春進一步追問。
“這是村干部幫我填的,他們說填1千只和1萬只的補助是一樣的,都是1萬元,具體我也不清楚。”
“聽說您丈夫在外打工,大女兒在合肥上學?”王俊浩補問了一句。
“是的。”聽到核查人員對她的家庭情況如此熟悉,陸蓮群如是說,除了養雞以外,她丈夫每年在外打工有1.8萬元收入,另外每年還有2000元的土地流轉和糧補收入,她女兒在合肥一所私立學校上大專,由于開支較大,所以才想著申請貧困戶。
與陸蓮群的正面對話很順利,核查人員心里有了底,于是又找到幫助陸蓮群填寫扶貧補助的村干部談話。
原來,鎮村工作人員并沒有深入了解陸蓮群其他收入,也沒有對其因女兒上私立學校而導致開支過大申報致貧進行深入調查。他們為了圖省事,僅僅是根據陸蓮群口述家庭收入情況,便草率認定為因學致貧貧困戶。至于為什么把1萬只雞寫成1千只,鎮村工作人員的解釋是怕縣扶貧辦產生疑問,掩蓋識別不精準的問題,讓陸蓮群家庭看上去像個貧困戶。
“這是一起典型的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案例。”全椒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史宇表示,必須一追到底。
近日,武崗鎮人大主席兼扶貧工作站站長鐘成華,中心村村委會主任高成弟分別受到黨內警告處分,武崗鎮重新對陸蓮群家庭情況進行識別。(本報記者 李雪原)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