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世間很少有人不在乎名譽。名譽一方面代表著某種精神價值,可以讓我們對自己的人生作出肯定,另一方面又可能給我們帶來一些物質利益,改善我們的日常生活。
然而,不同的人對待名譽確有不同的做法。有的人求名不擇手段,比如從事文學創作,明明沒有寫出像樣的作品,卻要以名家自居,削尖腦袋參加各種不屬于自己的活動;比如畫畫,始終沒有精品,但偏偏喜歡四處辦畫展,還央求熟人以離譜的高價買畫,然后大肆炒作;比如做演員,戲演了不少,一直沒火起來,因此熱衷于制造新聞,想借此來漲人氣……這些人需要的是受眾即時的眼球,至于真實的情況如何,他們根本不會去管。而有的人呢?他也看重名,卻相信:名是花朵,實是根莖,根莖粗壯、生機勃勃,花朵自會千嬌百媚;根莖營養不良、瘦小不堪,花朵一定會枯萎殘敗,所以,他們愿意將全部的心血花在實際工作上。
魯迅晚年,基本上靠一支筆過活,要養孩子,還得孝敬遠在北平的母親,你要說他一點也不關注名譽,肯定不可能。畢竟名譽會讓報刊付給他的稿費更高,減少他的家庭負擔,但魯迅從來沒有故意炒作過自己,相反還拒絕過別人提名其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魯迅就是想要實實在在的名聲,而不是虛名。
錢鍾書曾被許多人視作淡泊名利的代表人物。外國人想拜訪他,他不愿接待;有人想出重金請他在某片子里出鏡,他堅決拒絕。其實,不是錢鍾書不要名,而是錢鍾書一生喜歡閱讀和做學問,不愿將時間、精力浪費在其他事情上。而時間也證明了一點:錢鍾書的名聲并沒有因為他的“不求名”而降低,畢竟人家做的貢獻醒目地、實實在在地擺在那里。
最好的名永遠寫在大地上。一個人虛榮心太強,在“花架子”上耗費的時間與精力太多,必然影響到他所干事業的檔次。有位青春詩人隨著一部詩集的暢銷,曾經風光無限,報紙上有大幅照片,電視里有瀟灑身影,他自己也雄心勃勃地宣稱要競爭諾貝爾文學獎,結果,他不僅榜上無名,連青春詩歌都寫不下去了。我有時想:如果這位詩人低調一點,多花一點時間在詩藝上,即使獲不了大獎,其詩歌的品位和內在的知名度會不會比現在更大一些呢?
不擇手段求名與不動聲色求名,還有一個很大的區別是:后者比前者更經得起挫折考驗。不擇手段成名的人在乎的是即時的利益,是以最少的付出獲得最大的回報,一旦遭受一點泥濘坎坷,他們就會怨天尤人,甚至放棄以前的目標。而不動聲色求名的人,他們知道世上沒有不費力的事情,無論遭受怎樣的風吹雨打,都堅持朝著既定的方向努力,生命不息,跋涉不止。生活是“重情重義”的,它最終會讓這種人站在成功的塔尖上。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句老話,卻始終不會過時。(游宇明)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