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多虧了派駐紀檢監察組及時提醒,否則我們就會由小錯演變成大問題。”瑯琊區衛計委工作人員握著派駐紀檢監察組同志的手,如釋重負地說道。今年4月份,該單位存在個別同志上班上網看電影問題,派駐紀檢監察組及時糾正,并協助開展問題線索處置。
瑯琊區派駐紀檢監察組用活用好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小過即問、小錯即糾,筑牢違規破紀的第一道防線,
早發現,查找“小苗頭”。全區6個派駐紀檢監察組嚴格執行實踐“四種形態”五項工作機制,著力在問題發現機制上下功夫,監督各級黨組織“一把手”履行“問題發現機制”主體責任,督查、巡察、信訪舉報等多途徑并舉,充分發揮基層紀檢委員“前哨”作用,前移監督關卡,全面了解黨員干部日常思想、工作、作風、生活狀況。截止目前,各派駐紀檢監察組已發現苗頭性問題62個。
早提醒,杜絕“小問題”。對發現的問題線索區分不同性質,分類快速處置。對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或反映,派駐紀檢監察組協助或督促黨組織負責人在日常工作中進行咬耳扯袖談話,強化日常監督管理,提醒在前,防微杜漸。咬耳扯袖談話及時摘要記錄到《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全程紀實手冊》,履責情況全程留痕。今年以來,各派駐紀檢監察組開展咬耳扯袖談話85人次,立足于早、立足于小,提醒在前,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小錯誤。
早紅臉,規勸“小錯誤”。堅持問題導向,對存在輕微違規違紀問題,不需要給予黨紀政務處分的,按照《關于對區管黨員領導干部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實施辦法(試行)》規定,準確把握“第一種形態”14種處置方式,通過提醒談話、警示談話、誡勉談話、批評教育等方式及時紅臉出汗,糾偏糾正,防止小錯誤演變成嚴重違紀。今年以來,6個派駐紀檢監察組運用“第一種形態”開展提醒談話8人次,誡勉談話10人次,督促22個黨組織班子成員民主生活會上對受到談話函詢、誡勉談話和紀律處分情況說清楚、講透徹。(滁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