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
我省農村普遍建立黨組織領導下的村務監督機制,力求從源頭上遏制“微腐敗”,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村級紀委”緊盯小微權力
● “相比過去村支書和村主任‘一句話、一支筆’,現在村里財務管理可嚴了! ”
——肥東縣八斗鎮小湯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朱云雁
● “村務監督委員會是‘村級紀委’,時刻監督我們,督促村級權力規范運行,維護群眾利益。 ”
——肥東縣八斗鎮花張社區黨委書記寧世峰
“胡主任,村里的那臺舊變壓器給村里干部偷偷借人了,你可得管管。 ”日前,肥東縣八斗鎮南魯村,有村民向該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胡治尚反映,村干部擅自將一臺村有的舊變壓器出借。胡治尚向涉事干部核實,確認事情屬實。 “變壓器是村里的固定資產,怎么能私下里隨便借人! ”在胡治尚的堅持下,該村干部因未能追回變壓器,向村里折價賠償了3600元。
“相比過去村支書和村主任‘一句話、一支筆’,現在村里財務管理可嚴了!”八斗鎮小湯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朱云雁告訴記者,現在村里小到日常開支發票報銷,大到重大工程項目能否上馬,必須經過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核把關,村負責人才能簽字。
“80%的黨員干部工作在基層,80%的群眾訴求集中在基層,80%的違紀違法案件發生在基層。 ”肥東縣紀委常委、縣監委委員李仁華表示,過去村干部上級監督不到,群眾監督不了,自己監督不好,導致村干部腐敗多發。肥東縣通過全面推行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把村務公開、財務收支、資產資源、人事任免、重要事項、效能作風等“六項監督”,作為村務監督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加強對村級權力有效制約。同時,推進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參與“三資清理”工作,確保村級集體資產公開透明。 “村務監督委員會是‘村級紀委’,時刻監督我們,督促村級權力規范運行,維護群眾利益。 ”八斗鎮花張社區黨委書記寧世峰深有感觸地說。八斗鎮紀委書記崔麗華表示,自2014年9月以來,全鎮村務監督委員會共審核支出票據2.9萬張,金額8700余萬元;收集社情民意1620余條;協助村“兩委”化解矛盾92起。
權力清單扎緊制度籠子
● “村里的事一切都按‘小微權力’清單來辦,辦事透明了,村民心中的疑慮消除了,干群關系也更親近了。 ”
——蕪湖縣紅楊鎮六橋村村民崔常龍
● “讓村官不貪腐,就必須從規范村官小微權力源頭抓起。”
——蕪湖市紀委、市監委負責人
“今天,根據《紅楊鎮小微權力清單》的規定,村委會召集村民代表開聽證會,表決危房改造人員名單。 ”日前,蕪湖縣紅楊鎮六橋村召開了一場危房改造聽證會。村民代表對危房改造申請人公開評議,經投票,從9戶申請人中選出了6戶危房戶。
“聽證會公開公正,雖然我沒通過,但是我對結果服。”在評議中落選的村民崔常龍告訴記者,村里的事一切都按“小微權力”清單來辦,辦事透明了,村民心中的疑慮消除了,干群關系也更親近了。
“讓村官不貪腐,就必須從規范村官小微權力源頭抓起。 ”蕪湖市紀委、市監委負責人介紹,該市942個村(社區)全部編制完成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內容包括重大事項決策、村級工程管理、集體“三資”管理、涉農資金管理使用、救災救助申請、計劃生育服務等九大類權力和服務事項,對每個權力事項建立制度予以明確,確保權力依法合規有邊界。
“要想監督‘小微權力’,就要知道‘小微權力’如何運行。 ”蕪湖市紀委、市監委負責人表示,該市制定了權力清單運行流程圖,明確每項應辦事項的辦理步驟,明確每個環節的承辦主體、辦理要求等,讓村干部明白每項事務的操作環節,知道依法能做哪些、怎么做,提高權力運行規范化水平。對辦事群眾“一次性告知、限時答復、按時辦結”,杜絕推諉扯皮、故意刁難、吃拿卡要等現象。 為提高群眾對權力清單的知曉率,蕪湖市在充分利用村務公開欄、黨務公開欄等傳統信息載體的同時,建立“小微權力”網絡監督平臺,將“小微權力”服務事項的辦理條件、運行流程、實施過程及結果,全部在平臺上“曬”出來,做到“工作開展到哪里,權力運行監督到哪里”,切實把村級“小微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
完善機制形成監督合力
● “村務監督委員會是村里的‘看家人’,本來應該‘管好家’。但是我們村的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時監督就不夠到位。 ”
——某村干部
● “村務監督委員會自身力量有限,我們將紀檢力量延伸到村,與村務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合力。 ”
——蕪湖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侯正權
“村里青壯年常年在外務工,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既沒有監督意愿,也沒有監督能力。 ”一位村民坦言,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補貼少,吸引不了年輕人,擔任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的人年紀偏大,履職能力不強,不敢管事,制約村務監督委員會發揮作用。
記者了解到,有些地方村務監督委員會存在“走過場”問題。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大多是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老職工、老退役軍人等“五老”人員,當中不乏“老好人”和村干部的“老熟人”,這些人往往抹不開面子,不愿較真,不愿監督。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縣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具體組織實施,抓好工作落實,及時研究解決相關問題。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從實際出發,為村務監督委員會開展工作創造良好條件,提供保障支持。
“我們在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履職保障制度的同時,制定了激勵約束制度,促進村務監督委員會履職盡責。”崔麗華表示,八斗鎮明確規定村務監督委由3名黨員組成,文化程度全部高中以上;每月由鎮紀委牽頭組織培訓;每年評選產生村務監督委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給予精神激勵;提高待遇,增加績效考核。 “以前是業務不精、腰桿不硬,現在我們不但有了政治待遇,也對工作更加了解,在村里行使監督權時底氣更足。 ”八斗鎮五星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蔡曉紅說。 “村務監督委員會自身力量有限,我們將紀檢力量延伸到村,與村務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合力。 ”蕪湖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侯正權表示,該縣紀委指導灣沚鎮整合村級紀檢監督力量,由村紀檢委員兼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或分管村務監督工作,通過定期召開工作例會,統一發放履職記錄本,定期組織開展交叉監督等活動,強化村級紀檢委員履職,解決了過去村紀檢委員“單打獨斗”和村務監督委員會“做擺設”的問題。
【得失談】
強化“存在感”激發“監督力”
村務監督委員會是村民對村務進行民主監督的機構。近年來,我省各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有關規定,積極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努力從源頭上遏制村級“微腐敗”,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助推農村黨的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但不容忽視的是,少數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流于形式,監督作用似有實無,變成了“稻草人”。
細究少數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不力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方面,一些地方重建輕管,對村務監督委員會日常工作缺乏應有的指導和督促,導致村務監督委員會運行不規范。另一方面,一些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因報酬不高、抹不開面子等,不愿監督;擔心得罪村干部,害怕遭報復,不敢監督;自身能力不夠,對監督內容心里沒底,不會監督。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少了,村級權力任性多了,農民群眾利益必然受損。長此以往,村務監督缺位,村務監督委員會就越來越沒有“存在感”。
隨著脫貧攻堅戰推進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更多項目、資源、資金下沉到農村,作為項目、資源、資金調配“最后一公里”的村級權力越來越大,客觀上需要村務監督委員會進行更有力有效的監督,確保“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同時,村務監督委員會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村級紀委”,在推動農村管黨治黨走向嚴緊硬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存在感”只能增強不能弱化。
為加強和規范村務監督工作,去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對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作了規范化、具體化、科學化、法治化,明確了知情權、質詢權、審核權、建議權、主持民主評議權五項職責權限。 《意見》對影響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發揮的問題,給出了針對性解決辦法;對進一步強化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職能,列出了具體工作舉措。只要認真貫徹落實,就一定能夠推動村務監督委員會把“存在感”刷出新高度,把“監督力”發揮到最大化。 村務監督委員會是村民自治機制和村級工作運行機制的完善。無論是健全運行機制、選對人用好人,還是提升履職能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據地方實際,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讓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逐漸覆蓋到村務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有力推動黨和國家各項政策在農村落實,切實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朱勝利)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