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里,陳列著一罐“和信仰一樣珍貴”的食鹽,90年的時光雖然把陶罐里的食鹽變成了灰黑色晶體,但不曾改變的是人們對它深深的珍視與省思。
井岡山斗爭時期,敵人對根據地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食鹽極度匱乏。不少人因為吃不到鹽,渾身無力、日漸浮腫,甚至患上重病。為了解決井岡山軍民的吃鹽問題,紅軍想盡辦法突破封鎖,搶運食鹽。1928年冬天,戰斗歸來的紅軍把繳獲的食鹽分給了患難與共的農民群眾,不少戰士卻倒在了穿越封鎖的運鹽路上,直到犧牲都沒來得及吃上一頓帶有“咸味”的行軍餐。當地村民李尚發舍不得吃,悄悄將一小罐食鹽藏在了屋后老杉樹的樹洞里,一直保存到全國解放。1959年,已經擔任井岡山敬老院院長的李尚發,把這罐珍藏了30多年的食鹽捐給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成為了艱難歲月里軍民同甘共苦、不言放棄的歷史見證。
一罐毫不起眼的食鹽,承載著紅軍戰士與父老鄉親的魚水深情,見證了共產黨人崇高堅定的信仰。今天,我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走在新長征路上,應當始終牢記這一罐鹽的故事,反復品味其中蘊含的信仰滋味。
信仰如鹽,滋養生命。“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理想信仰賦予生命存在的意義。信仰是艱難歲月里奮斗和堅守的精神支柱,能夠讓人在逆境中爆發出無限激情和巨大潛力。信仰也是人心中最宏大的志向,激勵人們追求獨善其身之外更廣博高遠的目標,為最廣大人民的福祉而奮斗。“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因為有信仰,生命更有活力。
信仰如鹽,出味提鮮。信仰凝聚了人心中最高貴、最美好的向往,能夠幫助人們擺脫低級趣味,即便身處“舉世皆濁”“眾人皆醉”的環境中,也能自我構建一個春光明媚、草長鶯飛的內心世界。長征路上一名軍需處長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指揮員憤怒地質問為什么眼前那位被凍死的同志沒有領到棉衣,當得知他就是管著棉衣分發的軍需處長時,眼中流出了咸澀的淚水。信仰看似無形,但因信仰而生發的豪邁、奮勇與感動,卻常常讓人從中品味出千般滋味。因為有信仰,生命更有味道。
信仰如鹽,防腐去污。信仰可以蕩滌人的心靈,抖擻人的精神,塑造“威武不屈、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的堅韌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發出諄諄告誡,“功成名就時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創業初期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不容易,執掌政權后做到節儉內斂、敬終如始不容易,承平時期嚴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變革關頭順乎潮流、順應民心不容易?!边@四個“不容易”,提醒我們在新長征路上必須始終堅定信仰、牢記初心,以應對“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唯有時時用信仰擦亮赤子之心,做時代洪流中巋然不動的“磐石”,才能在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時守住底線,在面臨公與私、義與利、得與失、苦與樂的抉擇時心中澄澈,練就“背后青山飛不去”的篤定。因為有信仰,生命更加從容。
“米缸可以沒米,鹽罐不可無鹽。”老百姓的諺語往往充滿智慧。今天的日常生活里,大概很難找出比鹽更普通的事物,但這小小的鹽罐里盛放的是像信仰一樣飽滿的能量,因為它,我們的生命才能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楊子強 張宜秋)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