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針對監督執紀體制機制、村官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環節、基層紀委執紀辦案能力不足等,淮南市以問題為導向,抓早抓小,對癥下藥,進行全面系統梳理,并積極開展相關工作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扎緊基層村(居)務制度籠子。淮南市田家庵區針對村(居)委“三資”管理中的風險點,探索建立“網上陽光村(居)務”監督平臺。市紀委和市委組織部借鑒田家庵區的經驗和做法,研究制定《關于推行網上陽光村(居)務監督平臺的實施意見》,在全市全面推行以“三公開兩承諾一公示”為主要內容的網上陽光村(居)務監督平臺建設,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立體監管,村、社居委“人、財、事、權”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有效預防了基層腐敗發生。
加大基層辦案力度。一是查處了一批“蠅貪”典型案例。如鳳臺縣關店鄉幸福村原村支書童某,被市、縣紀委查處并移送司法機關,該案被中紀委作為查處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10起典型案件之一,在全國予以通報。二是紀律審查重心下沉。2016年,市紀委對全市71個鄉鎮基層群眾來信來訪進行分析研判,確定50件作為重點督辦件,明確督辦責任。各縣區紀(工)委及時辦結相關問題線索,給予黨政紀處分63人,收繳違紀資金231.6萬元,解決了一批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三是開展村霸專項整治。實地督查各鄉鎮“村霸”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對“村霸”的“六種情形”,堅持“零容忍”,精準打擊,從嚴整治,形成震懾,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探索縣以下紀檢體制改革。一是積極推進縣區紀委派駐鄉鎮紀檢監察工作室建設。2016年以來,淮南市紀委督促各縣區分別成立了派駐鄉鎮紀檢監察工作室,實現了全覆蓋。截至2016年底,全市各縣區已建立19個派駐鄉鎮紀檢監察室,加強對鄉鎮紀委履行職責的督促和指導,有效解決了基層執紀審查力量薄弱問題。2016年,全市派駐鄉鎮紀檢監察室共立案260件,占全市總數的13.7%。全市71個鄉鎮紀委共立案765件,占案件總數的40.3%,同比增長381.1%;處分455人,同比增長220.4%。鳳臺縣紀委的立案件數是前4年的總和,其中75%的案件由鄉鎮紀檢監察室和鄉鎮紀委查辦。《中國紀檢監察》雜志2017年第7期對此進行了報道。二是積極探索縣及縣以下紀檢監察機構職能定位、工作方式和作風轉變問題,把更多的力量集中到主業上來,71個鄉鎮全部配備了紀委書記,全部消除了執紀辦案“零記錄”,以查辦案件的高壓態勢遏制村級小微腐敗蔓延勢頭。
推進巡察工作全覆蓋。2017年7月,市委對鳳臺縣岳張集鎮開展了機動式巡察。8月份,市委授權田家庵區和大通區兩個巡察組,對各自轄區內的曹庵鎮、九龍崗鎮開展交互巡察。2017年11月20日,市委出動巡察小分隊,對壽縣、鳳臺縣開展扶貧領域專項巡察。截至目前,全市各縣區已完成247家縣區直單位和鄉鎮的巡察工作,共發現問題3208個,移交問題線索 508個,各級紀委根據移交線索立案100件,黨紀政紀處分162人,移送司法機關8人。《人民日報》報道了田家庵區巡察工作做法。
抓好廉政教育。一是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積極協助市委開展“實現廉潔發展”專題教育活動。2015年以來每年都開展組織召開多次千人大會,通報典型案例,安排服刑人員現身說法,深刻懺悔;同時,注重用好用活反面教材,編印警示教育讀本《警鐘長鳴》《利劍高懸》《以案為鑒》,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其中涉及村官案例6起),發揮警示、震懾和教育作用,各縣區組織所轄鄉鎮也參加了市里的活動,并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警示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抓好黨章和《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黨內監督條例》《問責條例》等黨內法規的學習和貫徹落實,舉辦鄉鎮紀檢干部培訓班,開展必學、必考活動。三是加強廉政文化基地場館建設,建成投用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中心,全市100余批(次)逾1.5萬人(包括部分鄉鎮村級黨員干部)接受了廉政教育。(淮南市紀委、市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