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日前,中辦、國辦印發的《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管理辦法》在筆者的工作交流群中引發了熱烈討論。
談及辦公用房的變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讓筆者感觸頗深的,莫屬近年來辦公用房清理、整改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易容術”——
有的“加桌子”,效仿“攤丁入畝”,在均攤面積上精打細算,不求動真碰硬,只求面上達標;有的“加板子、留暗門”,在辦公室里搞“地道戰”,用書柜衣柜當暗門,隔墻壘磚搞暗室,自作聰明地玩起“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裝飾藝術;有的“掛羊頭、賣狗肉”,在辦公室大門上加掛“會議室”、“接待室”、“檔案室”等門牌,實際上還是換湯不換藥;甚至有的“打游擊”,玩起了“狡兔三窟”的伎倆,明里一套、暗地一套,風聲緊時換小屋,風頭一過,一切照舊……一系列辦公用房的“花樣變臉”,實際上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的還是既能在監督檢查時瞞天過海,又能獨享一個人的尊貴空間。
他們之所以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跟組織玩“貓捉老鼠”的游戲,甚至在“貓”面前我行我素,一方面在于根深蒂固的官僚主義和特權思想作祟,另一方面在于紀律和規矩的高壓雖在,但電量不足、震懾力不夠。
房間面積要夠大、室內裝修要豪華、辦公用品要高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黨政機關辦公用房還或隱或現、或多或少存在著“四風”的影子,一些地方的“局長”、“科長”、“主任”覺得自己已經是“大官”了,認為辦公室的大小反映的是官階的高低,辦公室的位置體現的是權威的大小,辦公室的奢簡彰顯的是特權的多少,他們寧愿揣著明白裝糊涂,搞虛與委蛇的假清理、假整改,讓辦公室成為形式主義的“加工廠”、官僚主義的滋生地。
超標準配備使用辦公用房,看似是小事小節,反映出的卻是作風建設的大問題,一旦放任自流,不但浪費公帑,助長官僚主義的歪風邪氣,還會消弭紀律的權威,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防治辦公用房“花樣變臉”,既要強化紀律教育,加大對相關政策的宣傳和解讀,為黨員干部劃紅線,讓紀律和規矩成為硬杠杠,讓高壓線真正通上電;也要堅持問題導向,敢于較真碰硬,保持住力度不減、尺度不松、節奏不變的高壓態勢,多一些不發通知、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的明察暗訪,做到不留口子、不走過場,實現監督問責常態化。同時,還要用好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這把利器,讓頂風違紀者既挨板子又丟面子,形成強有力的震懾效應和“不敢”氛圍。
其實,清理整頓超標辦公用房,在要求領導干部自覺發揮“頭雁效應”的同時,不妨加大一點較真碰硬、真督實查的力度,多來幾次“回頭看”,殺幾個出其不意的“回馬槍”。唯有如此,方能破除檢查整改過程中的僥幸心理和過關心態,有效防止不良風氣的反彈回潮。(靈璧縣紀委宣傳部 張可)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