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jiān)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qū)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王茂蔭(1798-1865),字椿年,號子懷,生于安徽歙縣杞梓里村。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進士,歷任監(jiān)察御史、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及兵、工、吏部右(左)侍郎等職,因其貨幣思想問鼎我國近代貨幣思想史最高成就,而成為《資本論》中唯一提及的中國人。
在歷代徽州官吏中,王茂蔭官不算高,著不算豐,但其具有格物致知、廉靜寡營、忠孝至愛之品質。王茂蔭在京歷任三朝,居官30年,不攜眷屬隨任,一直獨居宣武門外歙縣會館,以兩袖清風、直言敢諫而聞名。王茂蔭每年都資給里黨中孤苦者。親友借貸,也竭力以付。鄉(xiāng)間葺祠宇、通道路、修堤、造橋,凡遇善事,他無不量力相助,欣然樂為。他律己清廉,在清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直聲高節(jié),震動朝野”。曾國藩贊其“四海直聲,卅年儉德”。
王茂蔭的廉政思想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底蘊深厚的徽文化沃土,為了探究王茂蔭的成長歷程及其廉政思想文化內涵,近日,歙縣成立王茂蔭思想研究會,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徽學和明清社會經濟史著名專家、中國社科院徽學研究中心顧問欒成顯,上海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經濟學碩士生導師汪洪濤等專家學者40余人進行了王茂蔭思想學術座談。與會專家學者從“格物致知,飽讀詩書識義理”“誠意正心,名利財色身外物”“盡孝齊家,正德立身傳家風”“治國安邦,青史留名平天下”等方面,深入探討王茂蔭的求知、廉靜、求真、忠孝、民本等思想及其對當今的影響。
“王茂蔭出生在杞梓里,當年他的祖母告誡他,當官不是為了發(fā)財,而是為了義理。想象一下,一位徽州的女性在那個時候就這樣告訴自己的兒孫,多么了得!這種家訓家風難能可貴!”徽學研究專家陳平民說道。“家訓家風其實也聯(lián)系著我們的黨風、政風。我們對家訓家風這種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對當前黨風廉政建設、懲治貪污腐敗等問題都有現(xiàn)實的意義。”
據(jù)悉,歙縣將依托“王茂蔭思想研究會”,通過理論研究和廉政實踐相結合,發(fā)掘精粹的王茂蔭廉政思想與家風家訓,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文藝創(chuàng)作、廉政教育等活動,以古鑒今,古為今用,以家風涵養(yǎng)廉政文化,達到教育啟迪的作用。(黃山市紀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jiān)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qū)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