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9月下旬以來,蕪湖縣傳統民俗文化表演接踵而至,精彩紛呈的馬燈、打鐵、剪紙等民間藝術、絕技絕活,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喜慶美好的節日氣氛,更為祖國送上美好祝福,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青弋江畔鸕鶿捕魚。鸕鶿俗稱魚鷹,在我國被訓練捕魚已有千年歷史。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種傳統捕魚方式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當天的民俗文化活動又勾起很多人對兒時的回憶。
傳統手工打鐵藝。“叮當、叮當”陣陣有節奏的敲打聲從西河老街一幢老屋內傳出,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觀看,鐵匠鋪的李師傅正在舞動鐵錘鍛造一把純手工的菜刀。
八都蘇子孫馬燈表演。蕪湖縣八都蘇村的村民大部分姓蘇,相傳是宋朝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后裔,家譜堂號稱為“三蘇堂”。馬燈是當地一種民間傳統文化活動形式,配以鏗鏘的鑼鼓,陣勢紛繁變化,時排兵列隊,時沖鋒陷陣,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重要的人文價值。
國學經典朗讀。“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一群孩子身穿傳統漢服,齊聲朗誦《千字文》,用實際行動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剪紙。總有一些手藝承載著民族的記憶,剪紙技藝就帶著濃濃的“中國味”,它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和生活理想。
古民居生活展。古人都是怎樣生活的?他們的衣食住行有什么特色?孩子們時常會纏著父母追問。這不,國慶長假期間,很多家長都帶著孩子來到了擁有600多年歷史的西河古鎮,“零距離”、“原生態”體驗古人的生活方式,現場與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
魅力旗袍秀。旗袍充分彰顯中華民族女性德才兼備、內外雙修的美好品質和迷人風采,旨在傳承國粹、展現東方美。(蕪湖縣紀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