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站   |   客戶端

皮旅精神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奪取勝利的重要力量

一、皮旅的光輝歷程

皮旅最早的前身是豫西抗日先遣支隊。1944年9月5日,在河南省林州市在太行軍區第七軍分區第3團和第六軍分區第35團基礎上組建的,共13個連隊,1500余人。支隊司令員皮定均,政委徐子榮。組建這支部隊,目的是開辟豫西根據地。因此,雖然當時太行軍區的戰斗仍然非常緊張,還是從各部隊抽調了最好的人員和武器,支隊所有營以上干部和部分連級干部都是經過長征的紅軍老戰士,戰士也是經過嚴格挑選的,他們覺悟高、身體強。武器裝備也比較精良,甚至每人都配備了一個繳獲日軍的黃牛皮子彈匣。

 旅長皮定均

 旅政委徐子榮

 副旅長方升普

1944年9月下旬,先遣支隊南渡黃河,穿越隴海鐵路,在豫西廣闊地區開展斗爭。很快打開了局面,并與后來到達的其他部隊一起開辟了河南根據地,部隊也發展壯大到5000多人。1945年9月抗戰勝利后,為了爭取和平,保存力量,先遣支隊在皮定均的指揮下,經過一個多月的行軍跋涉,南下桐柏山區,與新四軍第五師會合。不久,改編為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1旅,下轄3個團,總兵力達到7000人。

1946年7月,皮旅中原突圍勝利到達蘇皖解放區,隨即加入華中野戰軍序列,番號為第13旅,后改為獨立師,隸屬華中野戰軍第一縱隊。當時,中央軍委考慮到皮旅轉戰千里,過于疲憊,批準他們休整三個月。但是,才休整一個月,解放戰爭就全面爆發了,皮旅隨即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戰爭中。

9月,皮旅從高郵兼程南下,首戰淮陰,對手即是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之首的整編74師。皮旅對突破運河的74師連續實施了9次反沖鋒,打出了解放軍王牌部隊的如虹氣勢。雙方都付出了巨大代價。隨后,在第一次漣水保衛戰中,皮旅一舉就消滅了國民黨整編74師萬余人,給予其沉重的打擊。

1947年1月,皮定均升任華中野戰軍第六縱隊副司令,皮旅副旅長方升普接任獨立師師長。雖然皮定均離開了皮旅,但是,在他的領導下,皮旅已經鍛造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勁旅。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中,作為北線的主攻部隊,為全殲國民黨整編74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47年12月,獨立師劃歸華北晉冀魯豫野戰軍序列。不久,改編為華北軍區第一兵團第十三縱隊第37旅,旅長是原皮旅第1團團長王誠漢。先后參加了華北的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1949年2月,整編為人民解放軍第61軍181師,師長王誠漢。

1949年5月,又隨18兵團調歸第一野戰軍建制,參加進軍大西北。6月,作為兵團的先頭部隊剛剛到達咸陽,就遭到國民黨82軍(即馬家軍)的猛烈進攻。由于部隊剛經過長途行軍,人困馬乏,又缺乏抗擊騎兵集團沖擊的作戰經驗,不少部隊的陣地被突破。作為皮旅的傳人,181師顯示了英勇頑強的傳統作風,其第542團3營8連在陣地工事全毀的情況下,依托斷垣殘壁,連續擊退敵軍以整營兵力發起的9次沖鋒,有力保障了全軍的側翼安全。在隨后的秦嶺戰役中,181師發揚了皮旅一貫的不怕艱苦、不怕犧牲的頑強精神,克服種種困難,翻越崎嶇難行的崇山峻嶺,打開了通往漢中的大門,為隨后進軍大西南的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9年11月,又改歸第二野戰軍指揮,進兵大西南,12月翻越秦嶺山脈,直入川北,有力配合二野主力的作戰。

1951年3月,181師調歸60軍序列,編入第3兵團建制,作為第二批入朝參戰部隊,參加抗美援朝。在朝鮮戰場上,181師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毫無懼色,創造了可圈可點的戰績。特別是在抗美援朝的最后一仗金城反擊戰中,181師在21個小時內,突破敵軍防線,占領面積達28平方公里的地區,取得殲敵3100余人,繳獲坦克3輛、汽車43輛、各種火炮49門、火箭筒38具、火焰噴射器7具、輕重機槍162挺、其他搶支1400多支的輝煌戰果。

從朝鮮戰場回國后,1969年12月部隊番號改為第60軍180師,隸屬于南京軍區。因60軍原180師在朝鮮戰場上曾遭受過重大挫折。很長時間內,“皮旅”的干部、戰士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1984年9月,“皮旅”召開建師40周年紀念大會,決定以師黨委的名義,向南京軍區和中央軍委寫報告,請求恢復原番號。得到時任南京軍區政委郭林祥、成都軍區司令員王誠漢和與“皮旅”有一定淵源關系的葉飛上將的大力支持。葉飛說:“皮旅是一支老部隊,作風很頑強,能攻善守,在孟良崮殲滅國民黨整編74師戰斗中表現很突出,內部很團結,群眾紀律好。把番號改過來很好,不能讓部隊背上這個歷史的包袱,改過來還歷史的本來面目。”經過上下努力,1985年1月,中央軍委決定將180師番號改為181師。

1996年在部隊整編中改為武警部隊,現駐防江蘇省無錫市。

皮旅在我軍歷史上經歷奇特,長期獨立作戰。在人民解放軍5大野戰軍中,它先后曾在三野、華北野戰軍、一野和二野建制中戰斗,唯一沒有在四野體系中戰斗過,成為人民解放軍中體系淵源最為奇特的傳奇部隊。

二、皮旅中原突圍征戰經過及其輝煌戰績

中原突圍是指1946年6月26日至7月31日,只有6萬多人中原局、中原軍區從宣化店為中心的周圍地區分南北兩路突破國民黨軍30萬大軍包圍的戰役過程。在這場關系中原軍區生死存亡的大突圍中,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即皮旅)在旅長皮定均、政委徐子榮、副旅長方升普的率領下,在成功地完成了掩護中原局、中原軍區主力突圍的任務之后,巧施疑兵之計,帶領7000英勇健兒東進,馳騁2000余里,勝利到達蘇皖解放區。創造了世界軍事史的一個奇跡!

1946年6月24日下午,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旅長皮定均和政委徐子榮在縱隊指揮部,接受縱隊司令王樹聲的命令,根據中央的指示,中原軍區立即突圍,第一縱隊第一旅(皮旅)在白雀園一帶阻敵3天,掩護主力突圍。在完成掩護任務之后,第一旅根據情況,自行決定或西追主力,或就地游擊,或向東突圍。

皮旅決定在完成掩護任務后向東突圍。因為向東,和主力背道而馳,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敵人,減輕中原軍區主力的軍事壓力。為了保證孤軍行動安全,皮定均從各部隊抽調了100多名具有豐富偵察和作戰經驗的骨干,組成一支精干的便衣偵察分隊。每人配備1支手槍和1支沖鋒槍,還專門配備2門電話機,竊聽敵軍的電話通信。

6月24日晚,中原軍區部隊主力開始突圍,由于我軍前一時期精心制造的假象,麻痹和迷惑了敵人,主力向西突圍兩天之后,敵軍還都認為這是我軍的佯動而按兵不動,直到26日拂曉才醒悟,以數萬之眾兵分三路在雙輪河一線向皮旅發起猛攻,皮旅3個團充分利用工事和有利地形頑強地抗擊著十多倍敵軍的進攻,成功地完成了掩護任務。黃昏前,皮定均命令部隊全線反擊,擊退當面之敵,只留下1個營進行阻擊,主力利用狂風暴雨惡劣天氣的掩護,迅速撤出陣地。從而使膠著在數十里戰線上我軍成功地擺脫敵軍,實現陣前轉移。隨即,皮旅主力制造假象,冒雨向西,追隨主力,在西行20里之后悄然東返。于天亮前進入劉家沖隱蔽。劉家沖山勢平緩,植被茂密,只有6戶人家,是兩條公路的交匯處。樹林里打個噴嚏,公路上都能聽見!皮定均卻大膽地選擇這里隱藏7000人的部隊!他采取了周詳的措施,在四周布置嚴密的警戒,騾馬全部扎緊嘴巴,栓在百姓家里,部隊隱蔽在樹林里,不準升火,不準吸煙,捂嘴咳嗽。深夜,擔負阻擊的3營也悄然撤到劉家沖與主力會合。

6月27日晚,皮旅7000多指戰員以驚人的膽略,神不知、鬼不覺地隱蔽在國民黨整編第七十二師和整編第四十七師結合部的劉家沖。

6月28日,國民黨軍在潑陂河、白雀園等地搜尋皮旅。皮旅已在凌晨從劉家沖出發,出敵不意地向西南疾進。當夜在經扶(今新縣)東南的易家田鋪宿營。

6月29日拂曉,敵整編第七十二師撲向易家田鋪,皮旅卻來個九十度大轉彎向東,直插黃土崗、福田河之間的潢(川)麻(城)公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穿越敵小界嶺封鎖線,跳出了敵人的內層包圍圈,大踏步地向東開進。

6月30日上午,皮旅進入河南商城縣境的瓦西坪。是日上午,皮旅正在休息做飯時,敵七十二師三十四旅一OO團占領瓦西坪以南高山,立煌縣(今金寨縣)保安團和商城顧敬之部占領其西北高地,鋪天蓋地殺向皮旅,企圖利用險要地形,一舉圍殲皮旅。在此關鍵時刻,皮定均果斷命令部隊就地進行反擊,以第一團搶占瓦西坪附近有利地形,掩護全旅向大別山主峰之一的大牛山挺進。激戰2小時,將敵擊退,沿著一條撕開的血路,在7月1日強越鄂皖邊咽喉大牛山。

7月1日,在松子關擊退土頑阻截,奪路向大別山腹地疾進。

7月4日,偵察分隊兵不血刃,巧取大別山腹地的吳家店,部隊休整3天。7月8日,部隊出發,實行輕裝。途經土地嶺、西界嶺、黃栗杪、漫水河、黃氏河等地。各級指揮員也均下到前衛部隊:旅指揮員到前衛營,團指揮員到前衛連,連指揮員親自帶尖刀班,已便及時掌握情況。

7月10日,皮旅由霍山大化坪進至天險青風嶺,激戰2小時,奪取天險青風嶺。

7月11日,抵達淠河西岸的磨子潭渡口,成功渡河。接著,部隊向東南挺進,佯攻安慶。在敵軍匆忙部署阻截之時,皮旅180度大轉彎,于7月12日進至六安縣毛坦廠,突出包圍圈。在此,部隊再次徹底輕裝。以每晝夜180里的速度飛兵向東,出其不意地連越六(安)合(肥)公路和淮南公路。歷經7天7夜連續行軍,越過皖中平原。

7月13日,在毛坦廠分3路縱隊并進:東路由皮定均旅長親率,經合肥西側北進;西路由方升普副旅長率領,經六安東側北上;中路由徐子榮政委率領,經六(安)合(肥)線的官亭前進。

7月15日,三路兵馬擊退敵保安團和土頑的阻擊,直搗合肥高劉集。

7月16日,皮旅經壽縣吳山廟(今長豐境內),得到淮南地區地下黨的幫助,進而抵達淮南鐵路線上的下塘集。

7月17日拂曉,部隊經下塘集越過淮南鐵路,粉碎敵第一八三師的堵擊。

7月18日,進至敵軍最后一道封鎖線津浦路附近的定遠縣池河鎮。

7月19日,皮旅進抵津浦路西紅心鋪一帶,激勵部隊克服疲勞,果斷決定全旅從管店、三界之間越過鐵路。當夜20日凌晨,在明光、管店、滁縣與敵激戰,突破5路敵軍的阻擊。

7月20日3:00前后進抵石門山,二、三團和旅直以神速、秘密動作順利通過鐵路。天亮后,一團正在過路時,被敵一列裝甲火車切成兩段。與此同時,明光,管店和滁縣方向出動的敵人,分五路從兩翼運動而來,形成鉗形攻勢。皮定均當即命令三團控制鐵路東側的有利地形,阻擊敵裝甲列車;并令二團輕重機槍火力參戰。一團邊打邊進,激戰近3小時,將敵擊潰。全旅5000多人越過津浦路,在盱眙縣西部三界東北部與淮南大隊會師。在新四軍第2師5旅16團(原紅二十八軍一部,團長彭濟伍,金寨縣桃嶺鄉人。)接應下,終于勝利地到達蘇皖解放區!創造了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的成功戰例。

皮旅從6月27日至7月20日,孤軍轉戰24晝夜,歷經21次大小戰斗,克服崇山峻嶺、暴雨洪水的阻隔,行程2000余里,帶著23位旅團干部家眷和在路上出生的2個嬰兒實現了安全突圍。成為中原突圍眾多部隊中唯一一支成建制成功突圍的部隊。

中原突圍成就了皮定鈞將軍的一世英名。確實,旅長皮定均在這場戰斗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絕對是一流的!突圍前將全旅7000人隱蔽在距離公路只有十多米只有6戶人家的小村莊,是膽識!選擇向東突圍的路線,是睿智!突破青風嶺,搶渡磨子潭,是驍勇!飛兵千里大平原,是迅捷!在具體用兵上,亦有三大特點:一是組織偵察隊。由旅作戰科長許德厚和保衛科長率領,便衣或穿國軍軍裝,在大部隊前面探路,搜集情報,偵察敵情,特別還配備了兩部電話機,在國軍電話線路上進行竊聽;二是對戰斗力最強的一團使用。皮基本上將二團和三團輪流作為前衛和后衛,而將一團作為本隊,保存這支最強的力量以應付各種突發情況;三是降級指揮。旅級指揮下到團,團級下到營,營級下到連,連長帶尖刀班。緊急時,皮親帶尖刀連,以便及時發現情況,立即進行應對。雖說皮旅是作戰部隊,但還是有二三十名旅團兩級軍官家屬隨隊轉移(皮定均旅長夫人張烽在戰前化裝穿越敵占區返回老根據地,途中險遭不測),特別是孤軍行動,補給相當困難,又無友鄰支援,其難度要遠遠大于主力突圍。最后全旅7000人僅以大約傷亡300人,掉隊1700人的損失,有5000人(超過百分之七十)到達蘇皖解放區,而且建制基本完整。能做到這點,確實不容易!在我軍歷史上,以部隊主官姓氏命名的部隊不少,其中最出名的就數皮旅。皮旅也因此天下聞名。

三、中原突圍的結局

 湖北省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和湖北省軍區中原突圍史專題編纂室編寫的《中原突圍史》列舉了中原軍區部隊在“中原突圍”三個階段的傷亡情況:

1、中原突圍時期(1946年6月26日至7月31日):

北路軍:傷亡1570人,非戰斗減員1900人;

南路軍及2縱15旅:傷亡1040人,非戰斗減員950人;

河南軍區:傷亡190人,非戰斗減員130人;

江漢軍區:傷亡60人;

1縱1旅:傷亡300人,非戰斗減員1700人;

鄂東獨2旅:傷亡190人,非戰斗減員450人;

以上合計傷亡3350人,非戰斗減員5130人,總計損失8480人。

2、創建與堅持根據地斗爭時期(1946年8月至1947年1月)為損失最大的時期:

鄂豫陜軍區部隊:傷亡960人,非戰斗減員1570人;

北返延安的359旅:傷亡100人,非戰斗減員1650人;

鄂西北軍區(內線)部隊:傷亡1960人,非戰斗減員3760人;

鄂西北軍區(外線)部隊與鄂豫邊獨立游擊支隊:傷亡380人,非戰斗減員160人;

鄂豫皖大別山游擊部隊:傷亡1490人,非戰斗減員2900人;

這一時期合計損失為:戰斗傷亡4890人,非戰斗減員10040人,總計14930人。

3、主力轉入外線及南下反攻時期(1947年2月至1947年底)損失較小:

鄂豫陜軍區及晉冀魯豫野戰軍12縱隊:傷亡570人;

鄂西北軍區一部及后來的皖西人民自衛軍:傷亡40人;

鄂西北軍區一部及后來的江南游擊縱隊、中原獨立旅:傷亡370人;

鄂西北、鄂中、鄂豫邊區游擊武裝:傷亡410人;

以上合計傷亡1390人。

以上三個時期總計損失為2.48萬人。其中,傷亡9630人,非戰斗減員15170人。如果考慮統計不全的因素,損失應該在3萬人左右。中原軍區部隊可以說是元氣大傷,除了進入解放區的359旅、皮旅外,其他部隊在解放戰爭中再也未能成為主力野戰部隊,也未能在當今解放軍中留下血脈。

四、皮旅走出來的共和國將軍

皮旅是一支群英薈萃,英才輩出的部隊。

首任旅長皮定均,在率領這支隊伍開拓創業、歷險奮戰中,善于指揮,功勛卓著,對部隊的成長壯大有著重大的貢獻。他驍勇善戰、足智多謀、不屈不撓的戰斗氣質,鑄造了部隊“不怕死,不怕苦,不畏難,不服輸”的精神脊梁。建國后,曾任蘭州軍區、福州軍區司令員。毛澤東在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時,寫下“皮有功、少晉中”的批語。中共九大時,他還特意對皮定均講:“干革命就要有你們‘皮旅’那種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1976年7月,皮定均將軍在福建指揮軍事演習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殉職。

首任政委徐子榮,善于掌握黨的政策和大政方針,團結同志,大公無私,具有冷靜細致和深思熟慮的工作作風,對“皮旅”精神的形成具有深遠的影響。建國后,在1952年至1966年擔任公安部常務副部長,是我國公安保衛工作的卓越領導人。

1955年至1965年,全軍共授予和晉升將帥1614人。其中皮旅即有8名干部被授予或晉升將軍軍銜。他們是:旅長皮定均、副旅長方升普、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參謀長張介民、第一團團長王誠漢、第二團團長鐘發生、政委張春森、第三團團長曹玉清。其中:

1、皮定均:安徽省金寨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杰出將領,軍事家。抗戰時期,任八路軍太行軍區第五、第七軍分區司令員,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率領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參加中原突圍戰斗,創下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建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軍長兼政委,福建軍區、福州軍區副司令員,蘭州軍區、福州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

2、方升普(1915—1981),安徽省金寨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四軍醫院護士、紅二十五軍七十三師政治部宣傳隊隊長,紅二十五軍二二五團八連連長,二二五團二營副營長,豫陜游擊師師長、豫陜特委委員,鄂豫陜特委常委,紅七十四師副師長兼參謀長;晉冀豫軍區晉豫邊支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晉豫游擊隊政治委員、八路軍一二九師新編一旅二團團長、一團團長、太行軍區第七軍分區副司令員;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副旅長,太岳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第一兵團第十五縱隊副司令員,第十八兵團第六十二軍副軍長,西康軍區(第十二軍兼)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總高級步兵學校第一副教育長,防空一軍軍長,空一軍軍長,福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中共陜西省委常委,陜西省革委會副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3、郭林祥(1914—2010),江西省永豐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0月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后相繼擔任八路軍前方總部特務團政委、太行軍區第六區政治部主任、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皮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建國后,歷任成都軍區政委、總后勤部政委、烏魯木齊軍區政委、南京軍區政委、中央軍委紀委書記兼總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是中共八大、十一大、十二大代表,中顧委委員,第三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4、張介民(1910—1998),原名熊軼吾。河南省正陽縣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八路軍東進縱隊3團4營營長,抗大一分校學員,長治獨立營營長,新編第一旅警衛營營長、旅屬獨立支隊作訓股股長,太行軍區1團參謀長,伊洛支隊參謀長,中原軍區第一旅參謀長,華東軍區13旅參謀長,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獨立第10師參謀長,第37旅副旅長,第183師副師長;西南軍大川北分校副校長、川北軍區副參謀長、甘肅省軍區司令部參謀長、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顧問。1981年8月12日按正軍職待遇離休。1962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二級獨立功勛榮譽章和二級紅星勛章。

5、王誠漢(1917—2009),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人。先后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留守炮兵營副營長,陜甘寧邊區警衛三營營長,抗日軍政大學隊長兼軍事教員、四團三營教導員、六分校民運科科長、三營營長、總校三大隊大隊長,太行軍區新編第一旅一團團長,河南軍區豫西支隊三十五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原軍區一縱隊一旅一團團長,華東野戰軍一縱隊獨立師一團團長兼政委,晉冀魯豫野戰軍、華北野戰軍第十三縱隊三十七旅旅長,解放軍第十八兵團第六十一軍一八一師師長。建國后,歷任陸軍第六十一軍一八一師師長兼川北軍區遂寧軍分區司令員,志愿軍第六十軍一八一師師長,第六十軍副軍長、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軍長,西藏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軍事科學院政委、黨委書記,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6、張春森(1907—1991),湖北省廣濟縣人。1929年參加農民赤衛軍,1930年參加紅軍。歷任紅四方面軍10師29團連支部書記,紅31軍93師279團副連長,師司令部通信科科長,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作戰通信參謀、營教導員,太岳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59團團長、中原軍區1縱1旅2團政委。華東野戰軍1縱獨立師政治部主任,61軍181師政委。1951年入朝作戰,任181師政委,獲朝鮮二級國旗勛章。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7、鐘發生(1914—2009),江西省瑞金縣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一軍團排長、連長;八路軍一一五師隨營學校區隊長,一一五師政治部警衛連連長,師特務營連長,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副營長、營長,冀中軍區第十六團參謀長、副團長兼參謀長,一二九師特務營營長,太行軍區第七軍分區三團團長;中原軍區第一縱隊一旅二團團長,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獨立師二團團長,華北軍區第十三縱隊三十九旅旅長,第六十一軍一八三師師長兼達縣軍分區司令員,江蘇省軍區副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司令部顧問(副兵團職待遇)。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8、曹玉清(1906—1991)湖南省新晃縣人。又名曹光銘、曹金聲。侗族。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5軍2縱隊3大隊分隊長、2大隊中隊長,紅15軍1團8連連長,紅4軍10師30團1營3連連長、28團3營副營長,紅25軍73師28團2營營長,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電臺擔運隊隊長,紅四方面軍川陜指揮部川陜獨立團3營營長,紅四方面軍總供給部兵站二大站科長,延安抗大第3期一大隊三中隊學員;新四軍河南竹溝留守處教導隊中隊長、新四軍5師4團團長、38團政委,中原突圍前至皮旅,任第三團團長。在中原突圍中,皮旅搶渡磨子潭渡口,曹玉清率領1營用僅有的5只小船過河擔任警戒。立即組織1營與搶先占領了河東金雞嶺的國民黨軍一個營激戰,將敵擊退,牢牢控制了渡河登陸點,掩護全旅渡河。中原突圍后,1旅準備向東北方向進行再次突圍。曹玉清建議,大別山區東北方向有敵重兵防守,應先向西突圍,將敵主力引入大別山,再甩開敵人,到蘇北與新四軍會合。這個建議被采納,全旅突圍成功。到蘇北以后,參與指揮漣水戰役、萊蕪戰役圍殲戰、兩準保衛戰。后歷任第一旅副旅長,新四軍獨立師副師長,晉冀魯豫軍區14縱隊41旅旅長,第70軍209師師長;志愿軍68軍204師師長,解放軍66軍198師師長、66軍副參謀長,山西省兵役局局長,山西省軍區參謀長,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山西省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部副指揮長兼業務組副組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勛章。

據統計,“皮旅”自成立以來先后產生了一大批的領導干部。其中,地師級干部700余人,省軍級100余人,大軍區級9人。直至1988年全軍第二次開展授銜工作,王誠漢、郭林祥獲授上將軍銜,1994年出身于皮旅部隊的李文卿晉升為上將軍銜。由此可見,皮旅戰斗作風的深遠影響,這支英雄的部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民軍隊的精英。

胡本昌(金寨縣黨史縣志檔案局)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色戒|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欧美成人秋霞久久AA片|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2021| 欧美成人高清ww| 亚洲成人网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成人毛片免费播放|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午夜成人片| 全彩成人18h漫画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成人在线激情网|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2021成人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