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七十三歲的衛承芳病逝于南京留都內閣吏部尚書任上,因家無積蓄,歸葬之日,其子孫不得不變賣田宅辦理喪事。朝廷賜太子太保,追封為“清敏公”。
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朝廷為表彰衛承芳,在達州州署前賜建牌坊,內額題“一代醇儒”四個大字,清嘉慶丁卯年(1807年)修繕時在外額題“三朝元老”。
四川文理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 成良臣:
一代醇儒坊歷經久遠歲月雖已不在了,但據《嘉慶達縣志》記載,“一代醇儒”四字由萬歷親筆御書,以揚厲衛承芳的“清忠正直”。“清忠正直”也是衛氏淇竹家風的核心要義,惕勵后世子孫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務實,做官要清廉。
衛承芳為官四十余載,留給后人的既無重樓大院,亦無萬貫家產,但清忠正直、勤善醇德的淇竹家風卻代代相傳,為后世子孫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衛氏后裔清名流芳者,代不乏人。衛承芳四世孫衛如璠、五世孫衛鵬羽“克承清白之風”,為人方正,為官清廉,嘉慶盛贊其“禔躬淳厚,垂訓端嚴”“清白之芳聲,澤留后世”;八世孫衛榮藻任陜西佛坪廳巡檢時,逢天災肆虐,力排眾難,為民請命,救活眾多饑民。
衛承芳第十三代嫡孫 衛之祥:
淇竹家風世代相傳,衛氏子孫都以清忠正直、勤善醇德為立身做人之本,既以此律己,更以此訓教后人。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