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近年來,合肥市蜀山區紀委在監督執紀中注重拓展案件查處的積極影響,靈活用好四面“鏡子”,從發現一個人的問題延伸到解決一類人的問題,從一個問題的解決推動多個問題的解決,由一個層面的治理推動多個層面的治理,由一個領域的規范推動多個領域的規范,充分發揮倍數效應,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調準“顯微鏡”,對癥下藥除病灶。就案論案,分析解剖案件發生的原因,找準是人的問題、制度問題還是“兩個責任”落實等方面的問題。進一步從思想、黨性、作風等方面分析人的問題,從制度本身、執行、監督等方面分析制度問題,從黨委或紀委分析責任問題,尋根問底,找出“病灶”,既能準確給案件定性,又能“對癥下藥”。如在該區商務局案件中,部分同志因思想上沒有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收受少量禮品或購物卡,受到誡勉談話后痛悟過錯,積極主動退還違紀所得,并惡補黨紀黨規,教育提醒周邊親友同事。
二是緊握“放大鏡”,全面體檢保健康。在案件辦理過程中,發現點上問題,逐步放大,及時在該系統內部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全面“體檢”,通過個性問題發現共性特點,抓住撲滅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最佳時機,及時處理、抓緊整改。如該區在辦理衛生、商務、國企系統案件中,順藤摸瓜,挖出大量問題線索,不斷從案件中發現、提煉和堵塞廉政風險點,共給予黨政紀處分28人,發送紀檢監察建議書4份,提出整改建議18條,收到了良好的政治、法律和社會效果。
三是高舉“望遠鏡”,舉一反三防風險。蜀山區在辦理某一類型案件后,注重把視線拓寬到系統外,把宏觀的一些現象和問題,在系統外把“把脈”,查看是否有類似情況或現象在其他單位、部門、領域存在或潛伏,及時采取針對性防控措施。如在辦理某鎮違規發放津補貼案件后,區委監察局放眼全區,調研了解各單位津補貼發放情況,根據掌握的問題和可能出現的風險點,聯合區人社局出臺了《關于規范津補貼發放的通知》,從制度上規范了此項工作,有效預防了違規發放行為的發生。
四是常觀“后視鏡”,查擺找補再提升。蜀山區在案件辦結后,適時組織“回頭看”,評估處理結果和各項整改措施落實的實際效果,并持續開展“查、擺、找、補”活動,查細節、擺問題、找原因、補措施,再整改再落實,標本兼治,促進問題單位和個人徹底整改、全面提升。如該區在處理城投公司違反八項規定案件后,反觀其效,幫助其從組織人事、規章制度、財務管理等多方面全面深化改革,逐步走上現代企業規范運營的道路。(合肥市紀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