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一人不廉,全家不圓”。推進清廉建設,不僅要依靠制度的剛性約束、監督的強力震懾,更需借助家庭這一最天然、最親密的情感紐帶,以親情為基石構筑起一道堅固而溫暖的“防護堤”。
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剖析近年來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我們可以發現,不少黨員干部的墮落,往往始于家風不正、家教不嚴。有的黨員干部自身理想信念動搖,經不起誘惑,最終滑向深淵;也有的則是在“枕邊風”“親情關”面前敗下陣來,被家人、親友的貪欲所裹挾。家庭失守,后院起火,不僅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毀滅性打擊,更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嚴重損害。因此,家庭是黨員干部抵御腐敗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堤壩,家廉則安,筑牢家庭助廉防線,至關重要。
植廉于家,廣大家庭要涵養清正向上家風之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往今來,我們中華民族一直非常注重清廉家風的傳承和發展,從周朝周公的《誡伯禽書》,到近代錢文選的《錢氏家訓》,再到老一輩革命家如毛澤東、周恩來留下的“三不原則”“十條家規”,都是從治家教子、修身處世等方面對后輩作出的嚴格規范。涵養清正向上家風,一方面要注重家和萬事興,好家風的培育和養成必然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家人們的及時提醒和關愛,家人之間的互相理解、互相關心、互相鼓舞,才能讓黨員干部自覺抵制社會上的一些消極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另一方面要厚植家庭清廉基礎,日常組織家庭成員共同閱讀廉潔文化書籍、家風建設讀本等,學習歷代先賢的廉潔箴言、革命先輩的紅色家風等,在品讀中感悟清廉真諦,提升思想境界。
率廉于行,黨員干部要扛起示范引領之責。“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黨員干部的言行舉止是家風的“風向標”,應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通過言傳身教傳遞廉潔理念。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帶頭執行廉潔自律準則,帶頭踐行廉潔家風,嚴格家教,樹立良好榜樣。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親屬,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對親屬的行為進行合理引導和約束,防止他們利用自己的身份或職權謀取私利。同時,要主動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監督,無論是組織的日常管理監督,還是群眾的意見反饋,都應虛心接納并認真改進,以此確保自身行為始終符合規范。此外,在面對親情與原則之間的沖突時,更要學會正確處理,要堅守原則底線和法律法規,做到不徇私情、不越雷池。
守廉于門,家屬要勇擔家庭“紀委書記”之任。“妻賢夫禍少,家廉幸事多”。家庭“紀委書記”們的一言一行、價值取向,對黨員干部有著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要增強“免疫力”,自身要品行端正、嚴于律己,遵紀守法,勤儉持家,不攀比、不炫耀,要求家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模范言行樹立家中的廉潔標桿。要常吹“枕邊風”,提醒家人時刻繃緊廉潔自律之弦,筑牢思想防線。職務升遷時吹“冷風”,門庭若市時吹“清風”,意志消沉時吹“暖風”,常算七筆賬,確保家人在各種誘惑面前保持清醒,不為私利所動。要嚴把“三道關口”,把好“入門關”“說情關”“小節關”,對于不當的請托、不正常的禮金禮品,要敢于說“不”,堅決拒之門外,警惕生活中的“小便宜”,杜絕任何形式的“溫水煮青蛙”,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禍患。(蕪湖市鏡湖區紀委監委 曹旭)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