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今年咱們村的小香薯一共種植了多少畝?相關的農業補助資金都領到了嗎?網上訂單有多少?……”近日,績溪縣揚溪鎮紀委工作人員來到該鎮樓基村紅薯種植區,實地走訪了解有關情況。
近年來,該縣揚溪鎮樓基村立足本地資源,依托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扶持政策,采取“公司+村集體+農戶”發展模式,通過流轉土地、引進優良品種、發展“績溪粉絲”加工、拓寬電商銷售渠道等,有效解決農戶紅薯(粉絲)生產和銷售問題,增加紅薯產品附加值,實現村集體和農民“雙增收”。
縣紀委監委通過“嵌入式”監督護航紅薯產業發展,聚焦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緊盯政策落實、農資供應、技術指導等關鍵環節,建立“發現問題-督辦整改-跟蹤問效”閉環機制,整合“室組地”力量下沉田間地頭,組織開展惠農補貼發放、農資價格監管監督檢查,嚴查吃拿卡要、截留挪用等行為,助力農村“土疙瘩”結出增收致富“甜蜜薯”。截止目前,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19個。
同時,縣紀委監委推動建立“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聯農帶農模式,協調解決加工廠建設、加工技術、物流運輸等難題。督促縣農業農村局定期派遣農業專業技術員深入紅薯種植區,根據不同區域土壤情況,制定科學管護方案,指導村民做好各個時令的病蟲害預防、施肥澆灌等管理工作。
“有了紀委同志和農業技術員的幫助,加上電商企業的網上銷售,現在每年的紅薯產量和質量得到了保證,銷路也不用愁,我們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呢。”種植大戶李大姐開心地說道。據悉,該村紅薯種植面積達300畝,畝產2000斤,每年可深加工紅薯粉絲2萬斤,帶動村集體增收20萬余元,村民人均增收0.8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以更高站位護航特色農業發展,緊盯涉農補貼發放、項目審批、土地流轉等重點環節,通過強化要素支撐,嚴查損農害農行為,讓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富民強村的金色產業,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能。”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宣城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