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綠綻枝頭春風暖,又是一年植樹時。在2021年度國土綠化計劃任務均超額完成的基礎上,全省各地以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為總抓手,積極有序推進植樹造林,在春天里種下片片綠色希望。
義務植樹形式多樣,各地掀起造林潮
3月3日,滁州市婦女聯合會、來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273名巾幗志愿者及中小學生,來到長山林場開展義務植樹活動。 “紅馬甲”們或揮鍬鏟土,或扶樹培土,或提水灌溉,忙得不亦樂乎。經過一上午的勞作,500余株樸樹、七葉樹在此“安家落戶”。
“我與小樹同成長,共建綠色新家園”“栽下綠色,種上希望”……參與植樹的孩子和志愿者們認真寫好心愿卡,懸掛在新栽種的小樹苗上。 “我們希望通過每年的植樹活動,引導更多家庭參與到植樹造林綠化中來,共同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 ”來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服務促進中心主任陳仲文說。
今年以來,來安縣以持續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為總抓手,搶抓春季植樹造林的黃金時機,開展高標準、多渠道的生態提質行動,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植樹造林面積1000畝,占年度計劃任務的66.7%。
連日來,全省干部群眾積極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各地還積極創新植樹方式,推行“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合肥市借助互聯網開展“云植樹”“云賞花”“云繪綠”活動;宣城市開啟“云端”植樹模式,面向全國履行法定植樹義務的公民減免旅游門票;淮南市成立綠化協會,開通“一人一樹綠化地球”網站,并在國有林場劃出公益植樹基地,吸引公眾以多種方式參加植樹。
以重點工程為抓手,“四廊兩屏”建設開局良好
3月10日上午,樅陽縣在長江永賴段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共栽植意楊600余株。
“在長江邊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是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積極落實生態廊道建設的生動實踐。”樅陽縣林業局負責人介紹說。該縣積極組織干部群眾參與植樹造林,開辟一批“巾幗林”“共青林”“親子林”等紀念林和義務植樹基地,營造植綠愛綠護綠的濃厚氛圍。今年,該縣計劃營造林1.9萬畝,目前,3000畝人工造林已全面完成并落地上圖。
2021年3月,我省舉行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生態廊道建設全面啟動儀式,并印發建設四條生態廊道的政策性意見。經過一年實施,四條河流沿線兩側各15公里范圍內共完成造林28.2萬畝、退化林修復13.2萬畝、森林撫育71.3萬畝。
為打造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屏障,省委、省政府統籌推進皖南、皖西兩大區域生態保護修復。一年來,皖南、皖西生態屏障建設完成造林綠化125.6萬畝、退化林修復47萬畝、森林撫育513.8萬畝。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省完成義務植樹1.1億株(含折算),新建義務植樹基地912個。
亳州市近日發布2022年1號總林長令,要求全市各級林長主動履職,按照該市有關要求,深入推進“四旁四邊四創”國土綠化行動,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以溝河堤壩和城鎮、村莊周邊、道路綠化為重點,加緊推進春季造林綠化工作,確保完成2022年度營造林目標任務。截至目前,亳州市已完成整地0.87萬畝,完成率102%;完成人工造林0.46萬畝,完成率54%。
推動科學綠化,發揮林業技術支撐作用
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學綠化和林業技術的支撐。我省印發科學綠化工作方案,推進國土綠化落地上圖,實現造林綠化精細化管理。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明確造林綠化空間,科學制定森林覆蓋率規劃目標。發揮林業科技在造林綠化工作中的作用,按照“一林一技”要求,組織林業科技特派員和技術人員,為各類造林經營主體提供技術指導和信息服務。
近日,在滁州市南譙區大柳鎮的一處山地上,種植大戶方傳彬帶領20多名工人栽植麻櫟。大柳鎮林業站站長張文指導作業工人:“麻櫟苗木栽植時要截根、截干、蘸濃泥漿,提高成活率。 ”
“這200多畝地,是今年安徽省級林業科技推廣項目——麻櫟良種炭用林培育推廣示范項目,按照平均每畝產櫟炭8噸,每畝收益可達4800元。 ”方傳彬充滿憧憬。
張文告訴記者,近年來,當地群眾種植麻櫟熱情高漲,但缺乏科學造林、營林技術。南譙區在春季造林時,組織百名林業技術人員深入各造林現場,加強技術服務,指導林農因地制宜,科學選苗、育苗、修剪、栽種,最大限度保證樹苗成活率,增加林地經濟附加值。
“我們積極引導林農廣泛栽植鄉土樹種麻櫟,每年人工造林90%以上均為麻櫟造林,全區麻櫟規模達30萬畝,麻櫟林產業已成為林農致富的主導產業。”南譙區林業局局長梁英俊說,今年該區計劃造林2200畝,目前整地已全面完成,造林2000畝。(記者 湯超)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