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我們村民小組被拖欠的土地租金和魚塘承包費4.96萬元終于被要回來了,多虧了你們的幫助啊!”十里鋪鄉林業村大嶺組的村民們看到前來回訪的鄉紀委工作人員時高興地說到。
今年以來,大觀區紀委監委緊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執行財務制度不規范,坐收坐支、公款私借私存、違規出借資金,白條入賬、虛假列支等名義故意長期拖欠或變相占用集體資金,以及黨員干部在工作中以權謀私、優親厚友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三資”使用和管理,深挖徹查背后存在的“風腐”和責任問題,切實守好村集體“錢袋子”。
該區紀委監委注重從“網電信訪”舉報渠道、部門移交、巡視巡察等多方位收集農村集體“三資”問題線索,深化運用“室組地+協作區”聯動監督工作機制,提級監督、交叉監督。同時探索“審巡紀同步”協作監督,深化運用審計、巡察監督成果,形成“1+1+1>3”的監督疊加效果,實現“經濟體檢”與“政治體檢”有效融合。截至目前,已開展3輪農村集體“三資”交叉互查,實現全區17個行政村全覆蓋。
針對督查檢查中暴露出來的廉政風險隱患,該區紀委監委及時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督促區農業農村局、區財政局、區審計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就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涉農重點項目建設監管、村級小微權力清單等制度機制進行細化完善,推動實現“三資”陽光化、規范化管理。
在強化案件線索查辦的同時,該區紀委監委還督促區農業農村局健全長效機制,印發《大觀區農村經濟組織資產管理制度》等制度2項,切實扎緊制度籠子。要求2個鄉鎮舉一反三,制定符合當地實際、可操作性強的“三資”管理規范性制度,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報賬流程,進一步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和資產監管。
“我們將持續加大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查處力度,督促區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落實行業部門主體責任,確保‘三資’管理制度化、透明化、精細化,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廉動力’。”大觀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安慶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