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組織的提醒讓我及時認識到工作中的問題,我非常感謝組織的關心關懷,讓我在紅臉出汗中受到教育和警醒,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抓好整改落實。”日前,宿州市某干部在接受談話提醒時誠懇地說道。
近年來,宿州市紀委監委持續深化標本兼治,一體推進“三不”機制,精準運用“四種形態”,不斷提高監督質效。
做實日常監督,推動監督常在。聚焦監督基本職責,把監督融入日常,在用好用活第一種形態上下更大功夫。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針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靈活運用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誡勉談話等方式開展教育提醒,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讓黨員干部感受到監督、自覺接受監督。2021年上半年,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處理2581人次,占“四種形態”處理總人次的78.02%,第一種形態處理人次占比逐年提升,監督效果不斷增強,拒腐防變的第一道防線更加牢固。
精準分類施策,實現效果常在。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問題線索處置和案件處理過程中堅持做到精準、統籌、辯證,綜合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在明確政策界限的基礎上,綜合考量違紀違法時間節點、事實和性質、后果和影響、認錯悔錯態度、主動上繳違紀違法所得、本人一貫表現等因素,精準進行分類處置,實現紀法情理貫通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
強化高壓震懾,確保底線常在。對黨的十八大乃至十九大以后仍不收斂、不收手,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涉黑涉惡等腐敗問題零容忍,堅決予以懲處,依法果斷運用第三、四種形態,形成持續高壓震懾,確保底線常在,拒腐防變最后一道防線始終堅固。2021年上半年,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第三、四種形態處理269人次,體現了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對腐敗問題毫不手軟、絕不放過的鮮明態度。(宿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